美国的有钱人一般不胖,他们会花钱花时间去健身,去减肥,但是穷人有吃的功夫,没有减肥的功夫,所以会胖,而且会很胖。
我在美国买份餐,只能吃一半,撑死了三分之二。我在法国买份餐,吃完觉得七分饱,巴黎人都有拿免费面包擦盘子的习惯,多数因为长期吃不饱。我以法国的食量到德国去买份餐,旁边桌子的德国老太太奇怪地问我说,你吃这么多吗?然后一份烤肋排上来,我数了数十一根,法国大概就四根已经很多了。在科隆点了一份酸菜猪腿,吃了中饭晚饭,中饭晚饭四餐。
美国人他们快餐式的饮食习惯形成于幼儿时期,几乎无法改变。垃圾食品就是他们的童年味道。
众所周知的,美国是汽车之国。大部分上班族都是通过开车上下班。试想一下,一个美国人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坐到驾驶位上开车,然后到办公桌上坐下工作一天,再回到驾驶位上开车回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躺床上睡觉。 这种几乎24小时都坐着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运动可言。话说我工作了以后饮食没变,体重蹭蹭的涨,也是和出行习惯有关。之前上学的时候步行去校区大概20分钟,来回就是40分钟。中午回趟家就是80分钟的快走。现在,只能靠健身房的跑步来勉强维持了。相比较来说,我大北京的挤地铁上班的上班族,上下班挤一次地铁,涉及的运动项目有:上下楼梯,中程快走或慢跑(换乘时,如果是东西直门换乘13号线,那应该属于长跑),短程冲刺(车快要出发而你距离车门数步之遥时),胸部站推(试图上车发现10个大汉堵门口时),下盘发力(地铁转弯,而你却被挤到只能双脚站立的地方)。这样想来,还真是有氧无氧都包括,啥锻炼量都有了。如果是从天通苑上车的,当心锻炼过度,导致受伤。
美国人极能吃糖。来美国的中国人往往都接受不了美式的大多数甜点,制作工艺粗糙是原因之一,过甜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高糖高脂摄入过大,这些口味从小养成,在广告轰炸下,儿童就喜欢吃甜食,碳酸饮料和快餐食品,成年后他们已经不适应其他的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