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事物产生或旧的事物淘汰几乎发生在每一天。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有些人保持持续学习的精神,提升自己,敢于接受新事物,稳步向前;而有些人在获得一些成绩后,便洋洋得意,停止学习,止步不前。电视剧《大染坊》中的陈六子没有上过学,目不识丁,但他爱听戏,那时的戏讲的都是传奇历史故事,六子通过听戏,学习伟人们的优秀之处,接受好的思想。后来六子涉足印染业,跟着师傅学习染布,从染布技术由人工印染到机器印染的过程,他总是不断琢磨学习,勇于接受新事物,肯下功夫,最后研究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印染秘方,他的染坊生意总是非常好。
任何梦想与目标都要落到实处,如果只是纸上谈兵的话,所有美好愿望也就变成了空想。两个人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的执行力。我的一个前同事,曾经只是企业单位的一名科员,做着一些可有可无的打杂的活,但是他做事很有效率,有目标。看到办公室文案工作比较多,就暗暗努力提升写作能力,虽然企业工作很轻松,但是他每天忙忙碌碌的,领导都看在眼里,慢慢也交给他很多重要的工作,现在的他已经升职为办公室主任了。如今,单位在精简人员,很多夸夸其谈,上班就是喝茶聊天的人,都在此次的裁员名单中。这就是不同的执行力带来的差距。
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行为习惯都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人在遇到问题时,想到的是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从根源着手一步步解决问题。而还一些人在遇到问题时,只从问题的表象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所带来的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的富爸爸与穷爸爸两人就具有不同的思维,在遇到个人经济危机时,富爸爸想的是危机产生的原因,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如何开源节流,增加更多的收入渠道。而穷爸爸想到的是,拼命加班加点地工作,换取更多的加班工资收入,却没有思考危机的源头问题。
如果你说的距离是代表人际关系的话,人和人之间拉开距离的方式是很多的,比如离得太远了,联系少了,关系也会变得陌生,也有可能是某一件事情,我们和别人态度和看法不一样,也会疏远关系等等。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主动对自己好,你在等,我也在等,然后我们都没有主动,距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疏远的。
人生的起点不同,你的目标可能只是别人的起跑点。当我们在挣扎在自立根生的温饱线上时,确实有人已经有了更好的起点与更高的目标。有的同学家境殷实,父母有自己的企业,实习期内他就已经进入父亲的公司担任小头目了,6千的工资对于刚毕业的他来说,确实也只是一个小目标而已。之后,工作不到一年的他已经在朋友圈晒父母给他买的代步宝马,而彼时作为小白领的我们,还在为挤上早高峰的公交车而大汗淋漓。
是因为心智模式的不同,思维模式的不同。譬如,同样一个人,再同样一个社会中混,都混得很惨;埋怨社会不公即便是真实的,但是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下策;改变自己,融入环境,做一个万金油去获得世俗成功,这就是中等人;研究人性和群体思想特性,和自己固执目标之间的种种结合可能性,然后用某种方式明着顺应了社会潮流,暗地里实现了自我固执期望,就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