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她的《岛》《线》《回归》三部曲一直沉迷。《日出酒店》暂时没有参考。麻风病的分离如岛,线的轻快是给读者的一剂强心剂,回归的战乱与家乡是民众的缩影。《岛》中,虐的是太奶奶的温润柔软呵。她明明那么爱这个世界 她的家庭和她的学生,一次隐瞒 却让她看到了一个扭曲的斯皮纳龙格。都是平等的,病人也没有一定要行走在刀锋上的理由。过渡到三途川边的撑船人,想到了弗拉门戈舞者髀间的刺青“贾维尔”。不可言说的西班牙内战,社会投影到那段有味道的三十年代乡野。夺魂的埃尔巴瑞尔咖啡馆,梅赛德斯踩着埃米利奥的吉他节拍跳着flamenco,伊格纳西奥右翼斗牛士的美名传遍大街小巷。安东尼奥端上一杯咖啡,巴勃罗与孔查辗转难眠的日子又开始了。活刑比死刑更可怖,正如梅赛德斯无法消歇的悸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麻风病被隔离的岛上的人所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认为,被丢弃到这个岛是让人不能接受的事实,仿佛是被世界抛弃,有些人选择的是早些结束痛苦,可是当伊莲妮踏上这个岛,被这里的人积极生活的态度感染,做着比在岛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事情,哪怕被世界被判死刑,这岛上的人民依旧努力活着,争取自己的权益,民主投票,医疗设备,生活各方面井井有条,最终有些人还是活的很精彩,最终还是一大批人等到了治愈出岛的那一刻,虽然盼望治愈出岛是每个岛上的人做梦都想要的事,但真正出岛了,发现,心里还是会空空的,所有事情,在一群人朝着正确的方面积极努力,最终都能解决。
抛开作者生平不谈,柔婉细腻的文字又安插在历史背景中。只可能是VH了。文章的致命大线就是死亡与爱情。当一个人物 他拥有了丰盈的感情,背景和关系网时,笔者突然扭转笔锋使他和世界道别。给读者鞠一个九十度躬 然后匆匆埋没在心底的黄沙中。维多利亚善于塑造一个又一个庞贝,亲手用情感堆砌起的火山将所有的爱意封杀。灵动而富有诗情,她中意的是给主人公们一次又一次的浴火涅槃,要经历过孔查丧子的悲情,伊莲妮对于自身的绝望,梦中少年一次次的呼唤,才能迎来重生的曙光呵。上述对于她对大线的掌控的简评 也算是她文风哀婉渺漠的原因了。
有时候很想读一本很悲情的小说,把自己狠狠的抛进沉痛的悲伤中,人的一生有太多情感要去体会,其实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并没有什么不好。这个悲凉的故事中,还是能让人感到一丝丝的温暖。在这个让人绝望的环境中,终究还是给予了人们希望。我觉得对于那些被遗弃的人,最令他们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不知如何被社会接纳以及如何回到曾经抛弃他们的人身边生活。其实结局并不伤感,自己所经历的,自己所决定的做法注定了自己的结局。
寒假看完安哲罗普罗斯的作品就很想去希腊,直到刚才读完《岛》,去希腊的意愿更加强烈了。有两处最感动我的地方,一是父亲吉奥吉斯,因为爱与责任,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来往与克里特与斯皮纳龙格之间,默默奉献,却从无抱怨。第二处在安娜被枪杀后,克里提斯向玛利亚求婚之时作者的描写。这个家庭悲戚的一生,令人动容。太想去看看斯皮纳龙格了。
《岛》我看了许多遍,一本书画的密密麻麻,去年我去了广东某麻风岛,看到岛上的老人们大多信仰基督教时,我好像忽然理解了《岛》里表达的那种感情,希望和绝望,苦难和不屈,等待、死亡、后来者继续等待…回来后我决定当一名记者,记录更多类似的有形或无形的“岛”。今年6月我大四毕业,真的进了广东某知名报社当记者,也算是不枉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