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期,出国热,特别是农村出来的想干一番事业的但又没机会在城市容身,就想着法子去国外发展。记得二个孩子刚二三岁,我就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够了路费,扔下了二个孩子给父母带,夫妻都出国了。国外的生活比现象更难。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寸步难行。后来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起早摸黑,什么苦都吃过。那时往国内打电话很贵,都不舍的打,买了几分钟的卡说完就没了。跟孩子说话时,记得他们在电话里叫我阿姨,因为他们早就忘了妈妈的模样。所有的心酸不是能用文字敲打出来的。为了生存,骨肉分开。每天心里想的都是孩子的模样。渐渐地,孩子习惯了没有妈妈的日子,我们也习惯了他们不在身边的日子。我们的心渐渐地远了远了......等他们懂事后,我想把我的思想灌注给他们,以我的教育跟他们相处时,他们用那最微薄的叛逆,来呈现他们自己的存在!我知道我错过什么。可生活,恰恰就是这样让我去生存。得到的,怎么都比不过失去的爱和依赖。幸好孩子都争气,都是正能量的孩子。可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十全十美。为了生存,把爱给了生活。孩子,而你们永远是我们的最爱。
曾经背景离乡到城市里去当建筑工人,那段日子会让人终生难忘。放弃在家里父母照顾自己温暖舒适的优越条件,跟随四邻五村的大哥大姐,去到几百里外的城市打工。那时一天也就挣不到十来块钱,初来乍道的,没过多久就想家想的要命。晚上有些同乡们围在一起打扑克下棋,而我却倍感心酸,独自一人想念家中父母。实在无聊时,自己学会了吹口琴。在那段日子里,深切体会到离家在外的苦楚,为生活奔波的辛苦加上远离父母的陪伴,让二十岁刚出头的自己倍感难熬。一年的光景过去了,终于可以回家了,那份激动的心情简直就要飞起来。离家的游子再也不用梦回故乡解忧愁,真真切切得触摸到了故乡的土地,那是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是一种重见父母时对他们更加深切得眷恋。
为了生计,我们远离家乡,远离妻儿和父母,我们有很多无奈,背井离乡是被迫的或者说是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颠沛流离的流浪。只是这些孤独的日子,切切实实教会我们成长,也许于我来说,万家灯火通明的时刻即是心中所向。放弃了故乡,也就是在大多数人心中故乡已经回不去了。
曾经的我放荡不羁,现在的我低矮卑微,为了生存放弃了尊严,放下了面子,经历了生活逼迫的无奈与压力才能使心智健全。谁不是顶着生存的压力在夹缝中苟延残喘,所以,即使在过的不好,也不会有人同情你,因为他们也无能为力,奋斗吧!青年,不要让生存的压力击垮你。
曾经为了供一家老小,不得不放弃陪伴自己小儿子的时间去外地打工,每年回来一次,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看到儿子的变化,但是他对我的陌生和冷淡,让我失去了当妈的快乐,多的只有无助和伤心。
放弃了成家,本打算每年旅游一次,把亚洲玩完,再到欧洲玩玩,现在,全部放弃,因为遇到变故,生意砸锅了,又给人作保被执行,还没上岸啊,什么都不做了,什么都做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