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和北方人在饮食上多有差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是北方人表示豪爽的方式,比较而言,南方人在这方面就显得“小”了一点。不过没关系,南方人一桌要上几十个江南一带的人,把所有的菜肴都叫做“小菜”,北方人没有这种叫法。所谓小菜,首先是量少。南方人胃口小,吃得少,厨子做菜时想到不要浪费,装盆的量以刚够吃为佳,所以看上去菜的量不多。其次是盛菜的家什,容积较小,这是由菜的量决定的。南方人上菜,菜只占着盆或碗的中间微凹处,周边按规矩要“留白”,哪像北方人喜欢堆得满满的?还有一条,江南人吃得比较细腻,,一条鱼要分开来烧,一块肉要切开来煮,小菜小菜,就叫得顺口了。就我所见,宁波人的菜肴,最担当得起“小菜”两字。
南方和北方吃的不一样。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米就是水稻,面则是小麦。水稻的籽儿去了壳就能吃,因此是“米”。麦子要磨成粉以后才能吃,因此是“面”。米就是“去 皮后的作物子实”,如稻米、薏米、花生米。由此及彼,凡粒状的也都叫米,如姜米、虾米、高粱米。面,就是麦子磨成的粉,所以粉状的东西都叫面,如豆面、药面、胡椒面。北方人以面食为主,甭管是吃包子、饺子、馒头、面条、饼,都先得把麦子磨成了粉再说。所以麦子磨成的粉,干脆就直接叫面。南方人不磨面,要磨也就是磨浆,比如豆浆、米浆。所以那麦子磨成的粉,不能简单地只叫面,得叫面粉。就像在北方,大米做成的主食不能简单地只叫做饭,得叫米饭一样。
这让我想到了听曲这方面,南方北方说法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北方人唱歌,南方人唱曲,叫“北歌南曲”。北方人唱的是燕赵悲歌,苍凉激越,声遏行云,气吞万里;南方人唱的是吴越小曲,玲珑剔透,凄婉隽永,韵味无穷。歌变剧(歌剧),曲变戏(戏曲)。所以宋元时期的戏剧,北方的叫“杂剧”,南方的叫“戏文”,这就叫“北剧南戏”或“南戏北剧”。戏剧戏剧,戏和剧,都有嬉戏娱乐的意思,它们原本是可以通用的。但北方人更喜欢剧烈的剧,南方人则更喜欢游戏的戏。活法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
我觉得北方与南方最大的差异就是天气和吃这方面了,天气就是冬天,北方会下雪,而南方很少,北方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南方人喜欢吃馄饨,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南方人喝各种各样的茶,北方人只喝花茶就够了。
最大的差异就是吃这方面了,北方菜口味浓一些,烈一些,南方菜淡一些,清一些。而且南方人的饮食习惯很科学,每日少量多次的进餐既避免了浪费又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是一旦到了北方,不管烤全羊还是土豆炖排骨,先上一盆,让你吃了上顿不想下顿。北方的包子显得大气、粗犷,单从个头上都可以看出来,而南方的包子大多小巧玲珑,无论是外形还是馅心都精致得很。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天气,然后就是南北区域文化上不同的特色。拿春节舞龙舞狮来说,就有南狮和北狮之说;还有东北的扭秧歌,南方的采莲船;南方的端午赛龙舟,北方的祭孔庙等等,这些都是地域文化的特点。南方少数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有许多不同。像南方傣族的泼水节,土家的摆手舞;北方蒙古族的赛马摔跤,维吾尔族的麦西热甫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