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体验是书越来越没办法放,但看到了还是想买。现有的藏书基本上应该是看不完了。但不会停止买书。因为通过书的比价,基本上可以确定在一个专业中哪些才是应该看的。藏书越多,我觉得越应该形成一个比价系统,既是比价格,也是比价值。
我本人是写历史的,所以我的藏书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历史,尤其是晚清民国史这块,更是能收的尽量收入,作为自己的资料库保存,随时备用。否则,去一趟图书馆,时间成本反而更高,耗不起。就这块而言,大概有两千多本吧。
藏书多了,会无从下手,现在藏书,更多是一种情怀,真正把藏书全看完的,少之又少,很多只是备用,或者作为查阅的资料。而藏书多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从何读起,所以,不一定所有人都适合藏书。
因住房拆迁,最近搬了几次家,真的是不胜其烦,光是书本就装了两大车,运费是小事,只是装书本搬书本就累的不轻。别人装又不放心,处理吧又不舍得,别人是很难提会到的。但愿今后别再搬家了。
作为职业的读书人和写字人,大量图书堆积如山基本是难免的。作为我个人而言,藏书大约五千本吧,书房放不下,很大一部分放在了阁楼,也只能如此。
在工作室仍能坐拥书山,十个书架都是到顶的,虽然仍要放两排,但找起来方便多了。每次去工作室,总是化半个小时巡视好书,走的时候也依依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