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记忆中的冬天,那就是玉米面糊糊、馒头、大白菜和咸菜了,好吃的要等到过年。我们生活在华北南部的农村,是平原地带,记得那会儿地里种的除了棉花、大豆、谷子等,多数的还是小麦和玉米。有小块地当做菜园子,那会儿还没有温室大棚,一到冬天就只有白菜和一些腌的白萝卜、芥菜疙瘩、洋姜、青尖椒等的咸菜了。早饭和晚饭几乎都是玉米面糊糊加馒头配咸菜,晚饭要吃炒白菜的。中午就是熬白菜或者面条。那会儿生活条件差,加上父母比较节俭,如果不是过年过节是吃不上肉的,也不吃大米饭,可是那会儿那么简单的生活还是很快乐的,也许就是因为简单吧。印象中最好吃的就是过年的时候炖的大块猪肉,那是得到腊月二十几了,先炖好了是要准备过年招待亲戚用的。但是刚出锅的时候我妈妈就会给我们哥仨一人吃一块,不管肥瘦,我们都吃的香的很,肥的也不感觉腻。然后再往肉汤里加上胡萝卜块和那种厚点的海带丝,炖熟了和肉块放到一个盆里,等做熬白菜的时候放一点肉汤和炖胡萝卜就算吃了荤腥了,就这么简单,但是回想起来那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美味了。
小时候,自己算是90后,自己有兄妹3个,算是当时村子里面家里小孩子多的了。那时候爸爸出去做小工,家里家外,田里地里,喂猪打狗都是妈妈一个人操持,还要带着照顾我们3个小孩子,冬天里记得自己吃的最多的就是白菜炖粉条里面放点油渣子,还有土豆丝,热油炸的辣椒油,和小伙伴们一起烤的红薯。每次上学都会拿个馒头夹着土豆丝再放上红彤彤的辣椒油,边吃边跑着上学,时不时的会被噎着老打嗝,想想那时光离我有点远了。晚上放学回家,吃着馍夹着刚出锅的白菜炖粉条、喝着面糊糊,好温暖;饭后边写作业边吃烤红薯,好幸福!我都觉得时光过得真快,我回不去的时候,陪父母就很少了,小时候冬天里父母有我们的陪伴看着我们笑应该也是最幸福的时候吧!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贵州人表示,冬天最适合吃羊肉火锅啦。羊肉火锅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吃了最好。清晨凛冽的西北风里,吃冒着热气的羊肉,驱除了冬天的严寒,浑身增添了热情和干劲。羊肉火锅的魅力欲久弥香,大大小小的羊肉火锅馆在街上随处可见。
在我的记忆里,冬天在家吃饺子,最能代表冬天的味道。寒冬腊月,屋外正是风雪呼啸,而屋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和面的、有调馅的、有擀皮的、有包饺子的、有下饺子的......刚出锅的饺子有韭菜肉、白菜肉、素三鲜、肉三鲜等热乎乎、香喷喷,全家人其乐融融,最能代表冬天的味道!
大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冬天储存大白菜,先尽着外边的白菜帮吃。剩下的白菜心用来包饺子,可香了。小时候没出息,明明吃饱了,还是给自己定下目标:再吃最后五个!现在老了,吃什么都没味,也吃不下了。好羡慕年轻人吃饭啊,那么津津有味,狼吞虎咽!
作为东北人,冬天的味道记忆真的是太多了。火盆炖酸菜五花肉血肠粉条,这个只有冬天才能吃到,虽然现在酸菜在超市随处可买,但真没有自己家在冬天自己淹的有味道,一家人围坐在火盆边看着热气腾腾的大炖菜,那真叫一个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