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至今几乎记不得任何内容。只记得他在中间说考研的过程多么艰苦,多么难,怎么哭之类的,我也忘了他最后有没有考上。总之,答主也历经两次考研失败,说实话考研的年纪真的不是小孩子了,考研失败伤心难过在所难免,但绝大多数人不会如此外露自己的情绪。感觉作者在无限放大一些再平常不过的烦恼,随时诉说自己那种就要撑不下去的情绪。而对于生活里那种真正透彻骨的寒意,作者从未写出来过。
高二看了大冰第一本《他们最幸福》,感觉还不错,加上他以前我们山东卫视的一档比较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所以对他印象蛮好的。后来就是一年出一本的节奏。出《乖,摸摸头》的时候我还没有太大感觉。后来出《阿弥陀佛么么哒》的时候真把我恶心坏了,因为我听着这名就感觉很恶心,然后写的内容我就不说了…就感觉越来越空,看的很不舒服。真的是不舒服,就发现看不下去了。
年少读了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本来是介绍林徽因的传记,却让我认定她是个与三个男人纠缠不清的白莲花婊,从此成了林徽因的路人黑。直到后来接触了更多林徽因的资料,才算真正了解了这个人,她的事业远比她的感情动人的多。让一位出色的女性深陷于桃色绯闻之中而掩盖了她原本的贡献与才华,是比白落梅矫揉造作的文字更让我鄙夷的事。
《11处特工皇妃》 对,就是《楚乔传》的原著小说。这是我本人本年度迄今为止看过的最浪费时间、最不值当的一本书。当初决定看它是因为《楚乔传》最早爆片花的时候看了一眼,感觉还可以,就找了书来看。抄袭的事大家都知道,也批判过很多回了,这里先不说,我主要想说说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是两个字:慢!累!
大冰的几部曲吧。此君自从走上写作这条路,用了五本书讲了同一个故事,第一本新鲜,第二本平淡,第三第四第五本就是泛滥。无非靠几个以梦为马流浪天涯的句子在朋友圈保持热度,读过之后隐隐约约记得几个名字,但却早已对不上究竟是哪个故事的主角。
《人类简史:我们人类这些年》,这本书并不是赫拉利那本大名鼎鼎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该书作者名叫亚特伍德,是不是听起来很高大上?他是个中国人,亚特伍德据称只是他的笔名。该书的简介极其恢弘,非常有蓝猫淘气三千问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