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并不守,也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一些新事物,还有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有爱热闹的习惯,不管是什么节日,只要能找个借口聚在一起开心的吃饭喝酒什么的。但是这些现象也一般存在于年轻人里面,比如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在圣诞节找朋友聚一聚,其实就是找个借口找朋友出来喝酒。还有就是西方的情人节,也是那些情侣们表达爱意的借口,我们中国也是有情人节的,就是七夕嘛,只是以前没有太多的宣传。不过现在正在改观。有很多东西是要宣传的,其实我们的节日有很多,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文化是需要社会力量宣传的,这点上面我们国家应该加强,也正在加强。我相信我们身为华夏儿女,有能力也愿意很好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西方节日比较适应现在的生活方式,简洁、浪漫、且在国人眼中,西方节日是一种身份与开放的象征,在加上中国节日植根于华夏千年儒文化基础之上,现代社会显然对儒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的的一大失误就是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所以在中国这个转型期出现这种情况是完全正常的,在不久的将来,本土文化还是会被重新重视,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出现,人们会加大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力度,进而会促进本土节日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
首先我要说对西方节日国人并不是喜欢与不喜欢,而是国人的爱热闹。而且就算是过西方节也有点西节东化的意思,就说平安夜,西方人应该没有吃苹果一说。至于传统节日,国人也不能说忘了,有些东西在记忆深处,可能没以前那么的热烈但却不能忘怀。最重要的是现在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可能更多的时间在为生活奔波而少了以前的人情味。
有很大区别的是,国外节日强调的是自发和朋友的互动,而国内的节日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活动气氛和性质,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个比较随意,而一个比较严肃,就现在这么一个生活已经够严肃够快节奏的时代,谁不想放松下,总比天天对着老人按照仪式规矩办事儿舒服多了。
比如过年,年轻人压力大就恐惧过年。外国的情人节(虽然我们有七夕节)还有圣诞节光棍节,说白了就是社会现代化。中国传统节日不创新还是“老古董方式”只会被遗忘现代人的时尚更适合西方节日,我建议春节有创新不然年轻人会越来越讨厌传统节日。
西方的节日文化更加强调互动,据传这些节日期间失身率是最高的,年青人荷尔蒙量充足,需要释放热情。中国节日文化强调团圆,除了元宵和七巧节(这个节日也是最近热度才上来的),其他的节日都围着合家团圆这一主题在转,自然吸引不到现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