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那年,法院判的,在我十八岁之前,每个月父亲要支付给我200块的生活费。但他不给我,于是九岁的我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跪在他的单位门口,身前放了一个破碗,还特意用手抓了一把煤灰把脸抹黑。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下“我想上学,我想吃饭”八个字,并故作眼泪汪汪的样子。然后他没办法,只能给我。
已经工作,还是缺钱。打电话给妈妈,不知道怎么开口。电话那头她跟我唠叨,说越发觉得自己老了。我急中生智,问道:“那你想不想回到几年前的感觉?”她叹气道:“想是想,但不太可能喽!”“那有什么难的,看我的!”我挂断电话又拨了过去,吞吞吐吐地说,“妈,我没钱了,给我打点生活费吧。
设你三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则每月打十个,其中月初或月底有一个出现“生活费”字眼,剩余九个交流彼此生活,则【每十个电话有一个要钱】。这样显然比一个月打一个电话=【一打电话就要钱】要优雅了是吧。同理,如果你想更优雅,也可以【三十个电话有一个要钱】,或者【九十个电话有一个要钱】。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没钱了,写信找我爸妈要钱。我妈妈回信说给你汇款了300(差不多是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 爸爸去寄信,在邮局里把300改成400,然后拿自己的私房钱给我多汇了100。这件事我爸一直都没告诉我和我妈,后来还是我妈偷偷告诉我的。
大一“爸给我点钱,我买书”“不用,看学校发的就行”“不是,我买衣服”“穿你妈给买的就行”“爸!我搞对象!”“行,这就给你打钱。”大四“爸给我点钱,我搞对象”“你就别吹了,你都搞了四年了也没搞到,说实话有这个钱我攒着都能给你买了媳妇了。”
我:“喂,”我妈:“咱家不是开银行的,我是欠你的?”我:“妈,我不是要钱的。”我妈:“我后天给你打。”“哦,好的。”不要幻想优雅的要生活费了,换句俗语,你撅撅屁股,你父母都知道你要屙什么屎,直接要钱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