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吃黏食,什么切糕,元宵,炸糕,粽子之类不到了过节应应景基本不吃,自己也没留意过为什么会这样。后来上大学老师讲到了现在的一些恐惧或习惯可能是童年经历的影响,在成功分析出了班里两个怕水的同学是因为小时候有过看到别人溺水的经历后。我开始觉得我这不吃黏食的习惯没准也与童年有关。然后就开始回忆回忆,使劲的回忆,终于回忆起来了,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我是个特别爱哭的小姑娘(现在依然如此)那时候我妈挺烦我哭的,曾经吓唬过我,吃了元宵再哭它就会粘到肠子里,然后人就会死掉。no zuo no die啊!小朋友嘛,就被吓住了,但是又不能阻止自己哭,只能不去吃黏的东西,因为怕死啊!那时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挺大的。现在这个案例也常被我用来教育我的学生。其实学了心理学,遇到最多的就是别人问你:你知不知道我在想什么?现在被问烦了,回答的统一标准是:你在想,我到底知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商场购物或者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消费心理学就很有用啊!因为在消费心理学中你可以把握住商家的情绪变化以及心理变化过程,然后利用这个你可以让自己得到最大的优惠。就比如说你去砍价一样东西,如果你装作不是特别想买的情况,那么这样子你砍价成功的机率会比较大,因为那样卖方会以为现在是买方市场所以为了出售他的货物他会将自己的价格下降,这样你就可以用比之前更少的钱买到相同的货物。
在公交车上,没有位置坐的时候,只要观察人,就可以知道哪个人下一站就要下车,屡试不爽。从心理学上说,人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有一个预备,所以在快要下车的时候,就会将身体动作调整为这个预备状态,就会向门口倾斜。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不耐烦了,脸上的表情可以装,但脚装不了,会朝向想离开的一边。
被原生家庭拖进深渊的时候凭借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和寻求他人的帮助一次次地重见光明。呀,超幸福的!跟原生家庭的牵扯就像打怪升级一样,我已经打赢了,游戏也可以结束了。现在能够从琐碎的小事中感知到好多好多的乐趣,正在慢慢培养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
心理学专业,但学得不好,现在做hr,也对候选人分析的不到位,如果说有用之处的话,我想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自我成长,接受自我与他人,不过这种感受也不是所有学心理人都会有的吧,偏执的人可能感受不到。
因为学了恋爱心理学,才发现自己并不差,是因为恋爱方法不对。从此打开了我单身25年的心结。谈过一程很温暖的恋爱,虽然后来分了,但是这段感情使我可以专心做其他事了。以前我以为自己要孤独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