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工作的时候,我们三个人管理组装车间,刚开始我们三人关系闹的很僵,都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技术,谁也不服谁,非得争个我高你低,在这样的管理下都是拉帮结派的,弄到最后,很多员工都选择了自己的立场,成了三人帮,做事很是不齐心,最后因为这样闹,终于出了问题,最后老板把我们叫去,狠狠的训斥了一顿,我们三人每人罚款300元,出问题以后,其中一个反省了自己,然后我们一起去喝酒,聊天,那天以后,我们就开始抱团,也成了朋友,后面我们又跟员工一起聚餐,聊了一下,部门才算统一,在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三个既是同事,也是很好的朋友,在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难,解决了很多问题,直到我离职,我们还畅聊了一晚上,现在还保持联系,他们还让我回去上班,我因为有事,暂时不能跟他们并肩作战,但是那时候一起解决问题的种种事情,永远在我心里,同事成为朋友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说,同事是完全可以成为朋友的。
职场上年龄都偏大,这也就是职场不好交朋友的原因。我的朋友大部分来自学徒期间,那时我们都十八九岁,也都是师兄弟,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能互相关心照应,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退休以后还互相往来,常常聚在一起,回忆学徒的时光。还有门口一个发小,从小学一直到工作才分开。我们至今仍然互相保持着联系。真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什么时期应该有什么样的朋友。不管属于哪类的朋友,该交的都要交。不是为了互相利用,而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但千万注意决不能交狐朋狗友。我多年来交了许多朋友,有来有去,但感到最真挚的还是年少时的朋友,那就是我的发小和我那一帮师兄弟。
朋友可以做,接触如此密切,总是聊工作也着实枯燥乏味,如果有个值得信赖的同事,闲暇时聊聊贴己的话,也未尝不可,但还是要把握一个原则比较妥当,不要太过“倾心”,不要事无巨细都要抖落给人家,否则一旦因各种因素导致工作之间有点风吹草动,谁也顾不得谁的时候,你会满心的失落。一般情况下同事之间是因工作而起,不像同学或者发小有一定的感情基础,那么交往关系也应该止于工作或者止于工作场所,如果发展成私人的关系,渗透到彼此生活中去,对自己可能会有所帮助,但也可能会有所伤害。
我对同事能不能做朋友有亲身体会,但愿我案例能给题主有所启发,以前我跟同事在同一个部门,关系也比较好,平时都以兄弟相称,有一次,我所在单位执行总裁要参加市里十大先进人物评选,申报材料都是我一手帮领导写,我那同事朋友,觉得一旦我帮执行总裁申报成功,我就很有可能会被提拔,因为我们是同一个部门。所以,他在背后使坏,甩小动作,也拍领导马屁。从这点,我就看透这个人,涉及切身利益没有什么朋友,同事都是“敌人”。
这个小女觉得不一定,也不认为一定可以,这得看人,得看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看人心。若时在同一部门,又是最有潜力的,那是成不了朋友的,那只能成为明面上的微笑同事、暗地里的斗争对手。当然,也有可能成为英雄惜英雄的好友。但这种情况,小女认为极少,在面对同一职位的竞争,面对以后一片光明的前途,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坦然面对竞争对手的,表面上都是笑面虎,背地里都恨不得对方出差错,好让自己青云直步。
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种同事,爱打听消息然后到处传播,就是一个“长舌妇”。这种同事你做到点头之交就行了,不要什么事都和她说,只能挑些无关痛痒、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刚工作的时候因“识人不清”,有同事问我住哪,我告诉她了,结果整个单位的同事,甚至有些家长都知道我住哪,我也是很无奈。“长舌妇”类型的同事,点头之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