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好玩的事情可多啦!记得读小学一年级时,我家住在长沙市的长岭上,每天要走一个多钟头乡间小路,去长塘里小学读书。一路上,见同学们手里握着铁丝钩,嘻嘻哈哈的滚着铁环上学,心里羡慕极了!于是向祖母要一分钱,说去旧货店买个铁环来滚。一九五二年那会,一分钱可值如今的一元多钱。祖母不肯给我钱,说:"家里烂蚊帐顶上那只竹圆环可以拿去滚。于是用铁丝做个弯钩插进竹杆,钩着竹环,每天滚着上学,一路小跑,比先时早一半时间到学校上早自習。竹环比铁环大,虽然没有铁环撞击地面发出的那种欢快的"廷筐廷筐"声音,但很轻巧,就有女同学要用铁环换我的竹环,那可不能答应!因为祖母说了,待蚊帐补好了,还得用这个竹环装到圆蚊帐顶上去。读二年级时,同学们兴起了"踩高脚"。用两根树棍,各在中间钉个木弟砣,用两只手撑着木棍扶稳,然后将脚一上一下蹦上去,就能一拐一拐的走路了。刚学时,双脚一下踩上去,身子离地面高出了几尺远,就有了"悬空"的感觉,又惊险、又刺激,好玩极了!读三年级时,学骑单车,(五几年那会,单车称"线车",又称"自行车"。)单车坐垫那么高,人矮是坐不上去的,只能双手握住车手把,左脚踩上这边的脚踏板,右脚从车横杆下伸过去蹬那边的脚踏板,就可以象酒醉疯子一样左晃右晃的前行了,好玩,感觉好极了!读四年级时,男同学、女同学都踢健子玩。将麻剪齐,插入明钱孔,制成花瓣状,就可以踢了。久而久之,跳的花样百出:左拐右拐,漂洋过海。洞洞添添,龙头转弯,哈哈哈,都是童趣,最有味!
童年的趣事,乐事太多了。没有最好玩,只有更好玩儿。80年代,正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时候农村的孩子都是放养。一群小孩子聚在一起,那就有无限的乐趣。春天挖野菜种花、夏天放牛放羊捉鱼摸虾、秋天在野外烧红薯炒豆子、冬天滑雪溜冰带狗撵兔子。那时候的孩子们没有多少零食。哪里的瓜果熟了,那就成了全村小朋友们的挂念。我们村最先成熟果子的树是长在菜园边的一颗杏子树,树下就是水塘。树的主人是个80多岁的老爷爷,为了防止小孩子们踩了他的菜,一到杏子成熟时他总是把杏树看的很紧。越看的紧孩子们越要想办法得到。趁着他在家做饭时,我们七八个孩子就不安分了,因为我是当中最小的,就被安排在爷爷门口放哨,其他人下到水塘里顺着塘边偷偷的溜到杏树下,一个人爬到树上站在树丫上轻轻一摇,熟杏子就哗哗往下掉,地上的人慌忙捡到兜里。只要我大喊回家吃饭了,他们就慌忙又顺着塘边撤,然后我们就分吃。后来好几次都被爷爷提着棍堵在水塘里了,别说有的吃了,回家都得挨打。现在想想可能是我在他家门口晃得多了使他发现了。
小 时候老家有一条宽宽的河流,河水清澈,每逢星期天,小伙伴们结伴去河里玩耍,男孩子游泳,女孩子洗头发,把小手伸到清清的河水里捞起一个个游动的螺丝,小虾趴到石缝里慢慢的游动,要轻轻的合拢,就会抓到一只,举起透明的虾在阳光下看,口水会不自觉的流下来。河的对岸是一片桃林,每天春天,漫天的桃花映着清澈的河水,孩子们在水边嬉笑打闹。等桃花落了,桃子成熟的季节,我们就会一起沿着那窄窄的土桥去河对岸偷桃吃,小伙伴们各显神通,一会就收获颇丰,有点孙大圣偷王母蟠桃的感i觉。大家把上衣塞到短裤里,然后把桃子装到上衣里面,回到家里,免不了大人一通数落,可那上衣里的桃毛刺痒的感觉和那甜甜的桃汁至今无法忘怀。
小时候帮妈妈打扫卫生,从地上捡起来一包香香的东西,忍不住诱惑舔了一下,甜甜的还挺好吃,就是腻的很,但小孩子对甜食没有诱惑力啊,所以就把整包吃完了。过了十几分钟开始反胃,呕吐,整个人就像是喝了一大桶油,飘飘的,以为自己快要死掉了。我妈看我脸色不对还呕吐,就问我刚刚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我把那包香香的东西拿给她看,大怒。
小时候,家里有三颗大枣树,十多岁时,中午放学回家吃饭,上树摘枣,越爬越高,下不来了,顺着树枝直接上房了,更下不来了,家里也没人,在房上呆了两个多钟头,几次想跳下来也不敢,直到家里回来人拿来梯子,扶我下来,我都哭了。下午课也没去,快放学时,直接去学校拿书包,还给了老师两兜枣。
小时候的夏天最喜欢在竹林里荡秋千了,虽然比较危险,因为没抓稳就很容易被荡出去然后摔到竹桩上(真的很庆幸自己得到老天庇佑,没有摔到上面去过,唉,小时候比较调皮),但是确实是童年时期的回忆啊,真的特别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