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吕剧的感觉和别人可能不一样,我喜欢唱歌,也喜欢京剧,可是我不会用小嗓,唱不了高音,只能欣赏一下。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来自招远的大姐,她喜欢吕剧,碰巧有一位拉二胡的师傅也喜欢吕剧,在他们二人的带动下我接触了吕剧,慢慢的喜欢上了吕剧。因为我发现我唱不了京剧的高音,但是相比之下吕剧的音调比较平和,比较适合我。在那段发烧〈喜欢吕剧的初期〉我到书城去购买了好多吕剧的经典唱段光盘回家来学习。现在有时间还去找朋友一起唱上几段。
吕剧《都愿意》的语言就更庄户,女主人那一段脍炙人口:“他表嫂年轻干净又利索,叫她来帮我做饭蒸干粮。俺亲家,是个木匠,会做门,会做窗,会铺檀来会上梁”,这些话被吕剧信手变成了唱词。可以肯定地说,一旦离开老百姓的庄户话,吕剧就会失去生命力。
《小姑贤》演的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谈论不休的婆媳问题,久唱不衰,百听不厌。该剧教育天下的婆媳要你尊我让,小姑子更是家庭团结和睦不可替代的粘合剂,可以说,有一个通情达理、公平公正的小姑子,一个家庭就能和谐幸福,反之,就可能矛盾重重。
小时侯我们每年过年村里组织排戏唱戏,也有京剧,京剧我听不懂,不过吕剧可是我们的家乡戏。整个剧本的《李二嫂改嫁》我也听过,那是我们村的演员自己演的,十分喜欢!其中扮演天不怕的当时还是一名中年男演员呢,演的惟妙惟肖!
好久没听吕剧了:今天随青岛芙蓉花艺木团赴万科怡园长者公寓慰向演出:内容大多是吕剧片段:其中《钗头凤》《王定保借当》《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剧目唱腔耳熟能详:令人大饱眼福:真希望这l山东地方戏能重振旧风!
吕剧这种以小见大是其基因带来的特长和优势,无视这一事实,如果贪大求洋,只能不伦不类。吕剧一演起社会底层人物、百姓生活来驾轻就熟,如果让吕剧硬去演绎千军万马帝王将相,无疑赶鸭上架,只能自讨没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