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句话,斗米养恩,升米养仇,也许这就是人性。
先天基因的病理心态,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忘恩负义的人。这种人他天生就是这种低下的品格,以占别人便宜为乐,心里面毫无底线和原则。别人帮助他他还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还对别人施与的帮助挑剔。这种人我们必须敬而远之,要有辨别人性的火眼金睛,别让自己的生活被这种拖累。可能有些人会因为亲情友情等因素怀有愧疚心。但这些人要知道,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立个体。你没法决定别人的品性,更加没法决定别人的生活,自己摆烂人生的人就让他们自己摆烂人生吧。
对人不能太好,现实生活中,矛盾最大,凶害对方的恰恰是好朋友,好熟人,好亲戚。因为过于亲密,过于要好,易产生矛盾,了解对方底细,偷看别人钱财,害人也就最容易下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久负大恩必成仇,这句话是朴素的民间哲理。朴素的民间哲理有这么一个特点:你乍一看,很有道理,甚至能在身边找到大量的真实案例。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找出很多自相矛盾的民间哲理,而且似乎都是对的。
长期接受施恩之后心理开始发生变化。一个人接受长期施恩之后,让他感觉恩情实在太重,以至于无法偿还。他有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及自卑心理。而又由于痛恨这种心理和压力,反向地去憎恨施恩者。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危及施恩者的安全。社会上很多施恩者反被害的例子,不是吗?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是不少的,有人常说“当年你怎样怎样时,是我怎样”,特别是当施恩者有求于受恩者时更是挂在嘴边,让受恩者心里不舒服。如果程度超过了受恩者的心里极限,还有如果受恩者是位成功人士,更是烦或者怕有人提及过去他不光彩或不愿碰的伤痛,如果偏要触及,那么施恩者就离倒霉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