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就是通过实验或实践来判断认知是否属实,科学精神就是用实践或实验来证明的求真求实精神。哲学则是借助逻辑和思辨,是关于认知方向和方式的学问。哲学有两类工作,一是判断分析已认知到的因果关系是否统一自洽,二是对因果关系进行溯源来产生新的认知。哲学和科学都面对证实与证伪的问题,之所以有哲学和科学的区分就在于前者只是逻辑上的,而后者是实验或实践。“科学”这一概念范畴的核心就在与可否进行实验或实践。“科学的”就是经过实践或实验证明的,否则就仅是一个猜想。没手段实验和实践,仅从逻辑上来做出判断分析的只能被归为哲学观念,而不能说是科学的。伪科学的盛行正是现代科学界模糊了哲学与科学区别,把哲学观念也标示为科学理论,导致什么都是科学。
哲学是体系化的认知。体系化就意味着所有的认知都是有关联和逻辑自恰,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观点。所以不是随便什么些观点就能自称是哲学。那么,一个逻辑是否需要依赖另一个逻辑才能形成?如果是,那第一个逻辑理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不是,那非逻辑和无理性的东西中,又如何能形成逻辑理性?所以,理性总是先验的假设其认知是正确的,直到出现了矛盾或悖论,才判定原来的认定逻辑是错误的,这就是辩证思想。
这也是为什么,从逻辑上来说只能确定错误的存在,而无法断定没有发现错误的就是正确。是否正确,最后只能由实验或实践来证明。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对于科学来说在于:一是排除可以确定的错误,以确定所要实践的内容,二是当实践出错后,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
标题。引号里一句话的基本或根本含义就是:你自己为是而说出的一句话,它能让人们在逻辑上指出可能错的,那么这句话就是可以证伪的,因此是科学的。这话至今看来是对的。逻辑上可以证伪,不等于实际上可以证伪,因为实际证伪的条件现在还不具备,只有通过研究去创造条件,然后实现实际证伪。根据实际证伪的结果,判断原科学理论或假设是对还是错。需要我举例吗?任何在本科时做过起码科学研究论文的人都很容易联系自己的经历而理解我的话。
理论是用来被证伪的,客观事实是不可改变的,理论要根据客观事实的改变做出修正,并揭示这种改变的规律。所以多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理论一直在修正,并带动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的态度就是不停地根据发现的客观事实修正完善自己。而不是去否定客观事实,这样等同于在自己面前砌墙,断自己的路。
对于一个理论是否是科学理论划界问题,我们看一个卡尔·波普尔的实例。波普尔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不是一个科学理论。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可证伪。但波普尔认为,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试探和排除错误的理论,是一个供可检验的科学理论使用的框架,一个形而上学纲领。
现代物理学在往更深层次探索的时候,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些理论无法检验。弦理论和多重宇宙假说的支持者就是因为这些理论真的很美妙或逻辑上极具吸引力,认为波普仔应该滚蛋了。也有更多科学家认为“科学理论的出版许可只能授予那些可以被实验验证的理论。
不知科学者是怎么证伪人性、自然规律的?也许科学出来的东西没人性,人性在科学者眼中就是多余。科学者是存在与科学实验室,自然规律与科学者发生不了任何关系,以此看自然规律对科学者而言也是多余的。就是不知科学者的科学对象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