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舅子,在广东打工,做陶瓷,两夫妻在一个厂干了六、七年了。现在工资也不错,手上有些闲钱,看到同学邻居都有买私家车,感觉自己不买面子上都会过不去一样。直接就买了一辆三厢的轿车,花了将近11万,其实他买车的时候,我也有劝过他不要买,感觉基本用不上。陶瓷厂每天加班加点,车子基本都闲着,加上保险和保养还有燃油,一年下来开销还是挺大的。厉害的是他小叔看到他买车了,也跟着买了一辆,这是典型的跟风要面子,现在县城的房价也是在飞涨,去付个首付,总比车子划算,两年多过去了,他俩现在都后悔买车了。
中国的今天,汽车已经跟家电或者手机一样,贫富之间的差距已经不是有和没有的差别,而是有什么的差别。你有钱可以买一台5000块钱的手机,没钱可以买一台500元的手机,这无可厚非吧。难道因为我穷,我就连500元的手机都不配用吗,难道因为我比较节约花费和网费,就认定我不该拥有手机吗?
大家都在追求更加便捷的出行,和更好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邻居,以前总是骑着摩托车去逛街,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几年挣了点钱,就买辆车,平时没事就带着家人出去游山玩水的,感觉还挺浪漫,后来村里陆续就有好多人买了车,有时候要是天气好,还会几家人一起约着去郊游,感觉还挺不错的。
我们都有听说过70年代结婚的“旧三样”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的“老三样”冰箱、彩电、洗衣机,那现在呢?车子、房子、票子成了“新三样”的标配,由于受到结婚的压力,买车跟工资的高低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有车生活和无车生活的变化真是有的。首先,可以确定一点,在国内人们不止把车当成正儿八经的交通工具。而是会当成自己身份或者是一些代表自己地位的象征。而即便是那些工资不是很高的消费者,依旧会选择汽车也是在情理之中。
其实原来我也不想买,可是媳妇怀孕后打车人家不拉,大冬天打车半小时等不到,等到了嫌弃路不好走,不拉,将来孩子出生以后我不想让他经历这些…而且现在车也不贵,我也不买超过自己收入水平的车,所以买一辆也不算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