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我就发现了自己的一个毛病:状态波动较大,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浪费时间。在我状态不好的时候,特别容易被那些娱乐活动吸引走,像玩游戏、刷网页或看剧等等。因此我下定决心,决定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依旧逼自己完成任务,但尝试了几次后,我发现多数情况下都和我的感觉是一致的,即真的坚持不了多久,甚至干脆就做不下去。通常在做事情之前,我就感觉到状态不好了,这无疑降低了我对完成任务的信心,甚至因此还产生了不少的焦虑感,这时脑子里就会自动浮现出那些娱乐活动了,我想到这些时焦虑感就缓解了很多,甚至一股愉悦感油然而生,然后我就堕落了。
高中学业虽然更重,我的拖延症其实反而好一些。似乎是因为知道自己的目标,也可能因为节奏快,身边大家在学习,老师逼得紧,不可能一张卷子拖很久不完成,除非想直接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但是除了这些被外力催促的学习内容,一些自己自我整理部分的内容,依旧会各种延迟,各种悔恨。但如果和初中比起来,因为拖延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却是减少很多了。因为我发现,重要的一些事情,因为老师设置了时间截点,我基本都不会拖延,只要这部分不拖延,我就不会有压力而焦虑。例如周一之前要完成一张卷子,周二之前做完一套数学习题,类似这些大家一起做,并且老师有截至时间的,我绝对不会拖延。
对我来说,幸好的是,虽然自我激励对我真的没什么用,周围人对我的影响却可以让我振作。不过也就是三分钟的热度。现在每天都要自己给自己鸡汤喝,找着一些自己现在羡慕,渴望的人的生活看。然后马上就会觉得全身燥热,马上干起手里的事,认真的在做。虽然我这样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想沉下心做自己不太想碰的事,几乎要不停的给自己大脑暗示,搞的脑子有时候都精分的厉害,但是确实还有效果。终于我也get到了自己能稍微克服拖延症的点了。找到适合自己的点,能说服自己的大脑,试一下,也许你们的效果会比我更好。
在增加自己专注时间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比如你真的就是20分钟就做不下去了,那就练习在20分钟以内把任务干掉。当然,其他也是存在一些别的技巧的,比如多任务同时进行。一件事情做的不耐烦了,就换一件继续做。虽然最终还是可能会几件事情都不想做了,但n件事情加起来的专注总时间会远高于一件事情专注时间的n倍。这些技巧就要靠大家自己挖掘了,每个人都未必一样有效。
高中时候multitasking惯了,能在数学课上做英语作业思考语文双休日作文题目并且听进去数学题目分析,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思维非常发散,脑洞巨大,和排第一的匿名用户一模一样。QAQ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如果可以让别人陪我一起做的事情我就找人一起做,比如最直接的健身时候找个私教,做ppt时候找人参考意见等等。
拿出纸和笔,每天列个top6待办事项,然后按照难易程度逐个搞定,任务不要太大,要具备当天内在做完其他五件事以后还能不太费力完成的工作量,日积月累你会发现每天都在完成任务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