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开始学的二胡。去儿童学琴的琴行找了老师一对一。每次提个琴冲进琴行都会被一群小屁孩及小屁孩的家长围观。选二胡是因为爱她的音色,也爱投入地拉的时候那种感情迸发那种行弓的快感。周围人呵呵哒,对于我选了二胡十个有八个都不理解加嘲笑,都问我,干嘛要学这么惨的乐器,干嘛不去学吉他不去学尤克里里这种简单上手又好听的乐器。不了解的人提到二胡印象里全部都是二泉印月,什么带个墨镜上街就能开始行乞的既视感。二胡的那种撩人心弦,那种表现力是无与伦比的。真的觉得我们民族乐器的瑰宝为什么到了大众眼里就不入流? 也有人说一把年纪了干嘛还学乐器,你学得会吗?事实上是可以的。虽然手指不如孩童灵活,但理解力是在孩童之上的。所以学的也不慢,老师也说拉得还不错。目标不是出类拔萃上台表演,而是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空间,通过二胡跟自己交流。有的时候会想,如果儿时父母能让我学学该多好,现在一定不是这种会跑音的水平了。但是反过来想,人生很长,想做的事情,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不是吗!
7岁学二胡,学了5年。业余九级。现在有时间还在拉。说两件跟二胡有关的有意思的事儿吧。学二胡是我自己强烈要求的。最初原因是,学前班的一个长得特别萌的小男孩学习拉二胡,每天我都能透过玻璃门看到他和二胡老师在形体教室练习,为了多看他几眼,我跟我妈说,我要学二胡。然后我就拿着新二胡,开始坐在小男孩对面兴高采烈地学运弓了。然后我家对门的邻居就不干了。因为最开始学,特别兴奋,每天回家必练两三个小时,可是入门的时候拉出来的并不是曲调,只能称为严重噪音。邻居每天晚饭过后就听我弹棉花。后来可能觉得听谁的噪音不是听,就让她家儿子学了电子琴。自从小学班主任知道我会拉二胡之后,班级学校各种活动必有我一个,曲目万年不变拉赛马,我四级拉赛马,九级还拉赛马,想拉更难一点的都不行。因为班主任觉得,其他的曲子太悲伤,就赛马喜庆。
小时候6岁开始学琴,刚开始自己从未接触过乐器,只是因为父母给我报了就学了。经过一天天一年年苦涩的练习之后,把十级过了,不过心里却还是没有懂得欣赏它。后来高中了,就没有继续学,也没怎么练。渐渐生疏了曲目。现在,大学了。当我再翻起原来的谱,当我在听音乐会的时候听见二胡独特的音色,我发现,我爱二胡,我爱民乐,我早已习惯去和它美妙的音律结合在一起。我会在听见优美二胡演奏后热泪盈眶,我会对每一首乐曲思绪万千,因为每一首曲子我可能都为其付出过,我都可能与它相爱过。音乐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能悄悄地进入人的心里。
爸爸的同学是拉小提琴的。导致我爸爸认为弦类乐器基本一样,所以就学了二胡。7岁。练琴,我妈倚门框上看我练琴,手里拿着小棍。爸妈都去上班的时候,没人监督,下了班他们会问邻居,如果没练琴...自行脑补。然后以音乐生的身份考上了高中,顺利进入了大学,最后毕业。就这样。就像很多人说的,不是说有多么的喜欢,而是,二胡已经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了,无法割舍,虽然偷懒不想练琴,但是我知道,我永远都不可能把它丢掉。就这样。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二胡一直到初三才考完十级…我真的是好墨迹…后来因为高中学习压力太大了很少碰二胡。感觉就是,从小学开始,凡是学校里有文艺演出的老师肯定得喊我去表演(零几年的时候农村的小学啊,学习乐器或者舞蹈这类的人还很少),或者代表学校去市里演出什么的,导致我现在不会怯场,对舞台有种莫名的喜爱。
我从十岁左右开始学习二胡,被家人强迫着学了三四年,算是有一点二胡基础,那时候应该是三级左右水平。上了初中,学习变得紧张起来二胡就抛下来没有学习了。到现在大学大二重新捡起来继续学习,跟着老师学习了赛马,也自己学习一些简单的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