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刀,不仅夺走了霍金的运动能力、发声的能力,甚至连最后能活动的三根手指头也不放过。2005年起,霍金只能用一根手指操作整台轮椅了,短短三年之后,他已经连手指都无法控制了,仅剩下面部的部分肌肉可以活动,他的装备面临又一次的大改造。 霍金的研究生助理灵机一动,为他设计了一个“cheek switch”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安装在眼镜框上,用红外线检测霍金右脸颊的一块肌肉活动。霍金打字时只要轻微地抽动面部肌肉。
起初,轮椅只是霍金的代步工具,他除了行动上的不便之外,并没有什么异于常人,依旧能和别人谈笑风生。后来,霍金欧洲访问时患上严重的肺炎,医生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虽保住了他的性命,但他却永远失去了发声的能力。为了能让他说话人们改动了轮椅,变成了能发声也能用脸部肌肉打字的高科技产物。
霍金轮椅的语音合成器安置在椅背上,可以把他写出的文字转译成独特的“霍金式”电子语音。轮椅上安装有一个12英寸的电子屏幕,即便在阳光下也能让他看得清楚屏幕上的内容和图像。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霍金可以写演讲稿、收发电子邮件,甚至可以用即时通信软件Skype来接听电话。
他的轮子带四轮全时稳定系统QESP,加之独立动力输出微控,可以保证随时的抓地力和稳定性。座椅下部有8个压力传感器,配合计算机随时计算霍金的坐姿,以及重心变化。保证霍金身体的支撑力永远稳定。并且随轮椅运动,动态调整座椅的全向倾斜角度。
他整个轮椅进化史,简直可以构成一部现代科技发展史。
一开始,助手尝试使用拼写板帮他表达,但效率实在太低了。后来用Waltosz 开发的软体 Word+ 来选词说话。霍金通过三个手指和一个开关控制输入,每分钟能打出 15-20 个词。
很难想象,一个抓不起笔,开不了口,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障人士不仅写了十余本畅销书,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还参演了多部影视剧作品,成功的背后靠的不是伟大的女人,靠的当然是他的轮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