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当然也存在一些纯粹的可怜人(比如刚出生就夭折的婴儿;或是突遭天灾人祸的不幸之人),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其实是想反映一种很普遍但是也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环境系统当中的,当不幸或者说意外发生的时候,不要只是抱怨外在的因素,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个系统当中做了什么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出现,以及以后如何改善和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
可怜之人中确实有一部分是有可恨之处的,因为有的人的可怜,是因为他自身的一些缺点或者过错导致的。我们常说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因为我们原本希望这些人能够更努力更勤奋,通过努力来使自己摆脱可怜的处境。但是他明明可以这么做,却并不做,使得自己落入到一种可怜的境地。于是我们由同情而萌生了另外一些感受,就是愤怒。“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是说得通的。
世界上既然有可怜之人,那么他们可能是在幼年时期遭遇不幸,或者受到虐待,或者受到压迫。所以在这种时期,他们就会憎恨这个世界,极有可能在成长期间会犯罪。他们的心里已经开始变质,因为没有人去教导他们,他们也一直以为这种方法才是正途,只有以暴制暴,在他们的世界里,不知道什么才是正义,什么才是邪恶?所以到了长大的时候,他们也只会以这种方式来回敬欺负他们的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往往就是这两种性格之人,身上容易发生这种事情,第一种:是脑子一根筋的人,第二种:是比较固执的人,也就是人民经常性讲的犟驴脾气的人。所以人民就会觉得没必要同情可怜他们?是他们自己的性格脾气造成的现象。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为什么可恨?因为他有顽恶不化的坏毛病坏习惯,不改也改不了让人可恨,若没有这些毛病 不可能导致他的可怜!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为什么可怜?因为可恨必然处处碰壁,事事违愿,遭受很多不幸和困难而可怜!
原话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可恨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