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时代,家里唯一会主动给我买的是麻辣牛肉末,父母怀抱着“每天吃一点辣慢慢也就习惯了”的痴心妄想……自然,是失败了。读书以后,十分关心我身心健康的好朋友主动要求每天请客一串烧烤,唯一条件是,必须放辣,妄图“每天吃一点辣慢慢也就习惯了”的同化我,自然,也失败了。我曾经有一次和思想传统的父亲争执起来,原因是父亲感叹了一句“不知道粤菜馆开在四川有谁会去吃”。
小时候我的成长感受基本上跟丑小鸭是一样一样的。因为你不一样,跟邻居们不一样,跟亲戚们不一样,连和亲生父母也不一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味,对我而言却是穿肠烂腑的毒药。包括麻辣香肠、老妈兔头以及泡椒鸡爪在内的大自然的馈赠都不会出现在我的可选食谱中。这会让只能吃番茄炒鸡蛋的我怀疑自己好像并没有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感觉像是一个假的四川人。
当别人吃得酣畅淋漓,我只能在角落里涮着食物,尽管这样,四川菜很入味,尤其这种走辣风的,在清水里过了几遍的菜吃进嘴里,那感觉仍然强烈,如果没有涮过的是置身火场级别,那清水洗过的对我这种不能吃辣的还是脚下踩着个炉子的感觉,刺激一下到来,你会一下脸涨红、咳嗽、眼睛里闪着泪花,这时候也只有可爱的牛奶能够救急了。
最近老公常常提意见,说我每每担忧的告诉我孩子:菜太辣你小心点吃,于是谨慎的孩子就完全不去吃了。他们都觉得不吃辣的孩子无法除湿,这完全是伪科学啊摔!然而作为不吃辣的娃妈,说这道理就好像夹带私货一样。
在家里还好,做菜时会注意口味,一般都会有清淡口味的菜,但是一旦出门真的是看着满街的餐馆欲哭无泪。火锅、干锅、麻辣烫、冒菜……这些让嗜辣的人一听口水直流,而我就只能冷汗直流。
高中时要上晚自习,没办法回家吃晚饭,你们一定想象不到我曾经好几次根本没办法吃食堂的食物,只能忧桑的拿了几坨西瓜。后来我成了唯一一个带便当去学校吃饭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