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无法否认的是程序员的业余时间不确定,因为项目进度的原因,可能平时,包括节假日都会加班,这个是硬伤。就是可用作进行社交的单位时间缩短。但是,就我自己以及周围的大多数程序员朋友来说,他们的业余生活其实很广,就是除了朋友聚会以外,会去健身,旅游,书店等进行有效调节生活状况的活动,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觉得这是有效社交的一种。当然也有死宅类型的。朋友不在多,在于精。资源是体现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的。所以,我的观点是累积资源和他是不是程序员关系不大,关键在于他的生活态度和是否愿意去累积有效的资源。不能因为某些个例就单纯的评价整个职业圈。
程序员,外面都说人傻,钱多,死的早。不过我室友是程序员,所以不完全认同,但是也不能说没有。程序员因为天天和代码打交道,代码是很多逻辑的部分,所以程序员一般逻辑思维不会太差,但是整体来说和人交接和情商就比较低。因为一群大老爷们讨论需求什么的就是各种吵吵,基本上说弄就弄。然后程序员的起步工资确实比较理想,但是后期其他行业工资也会上来。程序员的工资都是加班加出来的,不管多么好的公司,出产品的时候各种加班,有一些加班是阶段性,但是有很多的公司就是长期性,基本上每天都是加班。所以加班也是程序员的标签之一。
程序员可能到最后都没有什么人脉资源,办不了什么事。但是这个不妨碍他们的职业规划,当然,最后他们也可能会成功。想想那些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一个爆款游戏或者说企业上市,对于那些有期权的程序员来说,也是一种千万富豪的缔造。现在这个社会,人脉是重要的资源,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衡量标准。所以,36行,行行出状元,不能说搞技术的就不划算。
人脉资源?从平均上来说,程序员的人脉,或者说朋友圈是不够宽泛,不够丰富,很少能认识很多跨行业的人。而且程序员做久了,可能也不想和外界打交道太多,因为外界太难掌握,而程序是可以掌握的。但是,这也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不是有句话叫三句话不离本行,每个行业都有行业特点和职业习惯。没有必要,把不同放大。欣赏每个行业的人,尊重他们的劳动。
业内不少成功转型的程序员,有创业的,有做投资的,有改做传统行业的,你想想一个投资人能跟创业团队谈daily build,会不会加分?一个程序员出身的老板是不是也更能得到程序员们的爱戴?你哪天去吃面,突然听见面摊老板来一句:“年轻人,我看你印堂发黑,最近是不是Bugfix遇到了困难?”是不是也很拽?(好吧,最后一句纯粹yy)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程序员工资都高,其次,要注意自我调节,电脑前坐一两个小时后适当起来活动三五分钟。身体是本钱,别累垮了。第三,人脉资源的失去不是因为你是程序员,雷军们这些大咖也是程序猿出身,人脉资源就很广,关键还是在于个人,不能一味的埋头写程序,要适当外出旅游,交际。程序员之间也完全可以互相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