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从有了娃,过年回家绝对堪称一场硬仗,首先得尽最大努力在全国人口集体移动的那几天抢到回家的机票或者火车卧铺票,然后绞尽脑汁精挑细选给各家亲戚的礼物,最后抱着娃、拖着比没娃时多几倍的行李往家赶,最重要的是,父老乡亲们的热情关怀有时真的让人受不了,眼看你精心养育的娃被嚯嚯得不轻,你却碍于面子不能出手相救,那滋味真不是一般酸爽啊 。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不少同事已经收拾行李回家,剩下的人也都开始掐着手指数日子,整个朋友圈都在举办年会,不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焦虑,父母的催促,亲友的质疑,钱包的缩水,体重的上升,渐渐不敢回去过年了,我最怕空气突然宁静,最怕亲戚突然关心,每年去亲戚家拜年,或者亲戚来我家拜年,还是每年一遍,从来不变的那几寒暄。
我记得,从大学毕业后,每次过年回老家,面对的剧情都几乎一样,爸妈会催促我快点找个男朋友嫁了,再不嫁就嫁不掉了;七大姑八大姨会转着圈地打听我的收入,升职了没,然后在心里跟自己孩子比较;见到老同学、发小儿,大家就互相攀比买了多大的房、多好的车,蜜月打算去哪儿,听着好心烦,压力好大。今年我特别不想回家,说实话是害怕。
很快就是春节,在外辛苦打拼一年的我们,该回家团聚了。但一想到过年回家我就头大,甚至有恐怖的感觉。回家的车票难求,走亲访友的繁琐,送礼发压岁钱的经济压力,吃喝应酬的辛苦,但比起这些,父母期望的眼神,望子成龙的唠叨,同龄人之间关于房子、车子、孩子的攀比,似乎才是更深的恐惧来源。
没有啊,我一直觉得,过年团聚是我们文化里特别美好的传统。一年到头了,我怎么过的,我从哪儿来的,我要去哪儿,该回到自己的根去看看了,不管走了多远,要记得我是从这里出发的。回到根上,才能更明白自己是谁,让心静下来,定下来,抚慰一年来漂泊、奋斗的疲惫。这才是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有啊!我每年春运抢票,都是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考核,网络购票还没有这么发达的过去,抢票都要靠“人肉”排队,天还没亮就要爬起来去火车站排队,等着放票时间一到,仿佛哨声响起,场面一度无法控制,直接变成男女混合短跑比赛!然后继续排队,真是折磨死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