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旧时好,粗茶淡饭是苦点,但是真的很开心,那时候是78年左右吧,我也是刚刚记事,就记得年时的快乐了,那时候我家住在西钢集团(那时叫西林钢铁厂),当时企业办社会,企业就没有检查院其余有,职工们都住在企业分的房子叫公房的房子里。年来到时,家家户户都会在山上找一根小杆,取回来埋在地下,做成一根靠绳上下的灯笼杆,那时远远望去,夜色中通红通红的灯笼几乎照亮了西钢的半拉天,还有的用水桶冻做模型做成冰灯,放在门前也是分外的美丽,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年来了,孩子能穿上烫绒做的新衣服,妈妈给分几粒大块糖,分几挂一百响的小鞭炮,边走边放,真的开心。
我觉的还是小时候过年有年味,现在过年一点年味都没有。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放鞭炮,几个小伙伴成群结队的,一个鞭炮拆成一个一个的能玩半天。现在好多地方都出台了政策,过年禁止放鞭炮。使的过年变的冷冷清清的。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大家走亲戚的时候大部分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去,好点的开农用三轮车去,那时候路上去的时候说说笑笑,非常热闹。现在过年走亲戚大家都是开车去,路上除了汽车鸣笛声还是汽车鸣笛声,而且好多的乡村路上一到过年就堵车,好多的还以开的车的好坏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攀比心理非常严重。
其实年味一直没变,变得是生活。以前普遍条件都没有更上,挣钱为了吃穿努力。其他的生活开支,包括宝宝的各种费用,都要在平时每天的生活中一点一点挤出来钱来用,所以只有到了过年,才会放开了吃,喝,穿,用等,生活上满足啦,心情自然好,就觉得过年有年味。而现在普遍生活水平都提高啦,往年过年才能做的事,我们现在每天都可以去做,放开了吃喝玩乐,还能有点余款,过年能做的事平时就体验了,但是年味还是老年味,没变化。
我在农村生活二十多年。我感觉这个过年的年味儿,各有各的味道。小时候认为年味就是腊月二十六满村弥漫的新蒸馒头的香味儿,就是擦炮惊飞麻雀的声音,就是拿着个塑料袋站在老学究家门口等拿春联的时光,这些都是在回忆中了。小时候的无忧无虑,能留下来的记忆,总是最美好的。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上有老,下有小,过年感觉依然有年味儿。
我觉得小时候过年比较有年味吧,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对于给过年这件事情太过于期待了,好吃的、好玩的,都可以在过年得到,所以就异常期待,当真正的到达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开心。而现在过年了,也就那样,感觉只是一个假期罢了,有时候一家人聚都聚不齐的。
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就意味着可以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可以收。现在越来越长大,压岁钱也没有了,还要给别人压岁钱,新衣服也不用等到过年才能买,现在网购这么发达,平时想买就可以买了,所以那种新鲜感和惊喜感也就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