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我国社会募捐事业的广泛发展,网络募捐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由于成本低、受众面广、效率高等特点,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网络募捐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需理性看待。
网络募捐作为民间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一种有益探索和补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政府以包容的心态给予它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从立法、行政等多个角度加强对网络募捐的规范,使之趋利避害,真正为民行善。
微博上就曾出现多起诈捐门,如“球迷诈捐”事件。该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微博网友冒充天津爆炸事件的受害者,由此引发了诸多网民的同情,并最终骗取近十万元的善款。
不可否认,自“互联网+慈善”模式极速兴起后,在“募捐”这一慈善工作上的效率提高了不少,网络以放射性的传播方式,既给求助者提供了快速传递信息的平台,又便捷了爱心人士的捐款途径,可谓一举几得。
似乎在打开微博或是朋友圈的时候,经常都能看到各类募捐信息,有些情况给人之震撼,甚至要远远超过媒体报道的事件。而且,这样的频率越来越高,高到只要捐过一次钱的人,总是能看到需要捐助的信息。
互联网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现阶段网路募捐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立法不健全、发起人主体资格模糊、事件真实性难以辨别、善款使用和管理不透明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