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这一种的,给她安排找一份资料,下午2点安排的,到5点才拿出来。观察她这几个小时在做什么,看手机,屁股都没有离开凳子,就是喝水,上厕所起来一下,在就是趴着睡觉。如果再叫她做其它事,她就说资料没有清完。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自私,偷懒,让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至于其他人,于她无关。如果是诚心想解决拖延症的人,只要是认识这个行为影响到自身的发展,然后改正就好了。暂时不定什么大的计划,从小事开始。1,2分钟行动,办公桌需要清理,马上开始行动。需要联系对方,立刻打给对方。想写文章,打开手机APP,写上文章的名字。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只要想到要做的,用2分钟时间开始行动。
其实就是懒得动吧。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每到周五下午或者国家的节日放假、寒假或暑假的时候,一下课,肯定会带上很多书,豪言壮志的相信自己在这期间,能看完这些书,做完这些作业。可是,一到放假呢,第一天就忘了要看书,要做作业的事情了,玩的时候一旦想起有作业要做,就想着还有几天了,就这样玩完了整个假期。当剩下最后一天的时候,还在玩,就想着作业晚上可以做,到了晚上,哎呦,困了,反正书也没看,作业也没有做,其他人肯定也没有做,就这样过完了一个假期。有时候书拿回去了可能一页都没有翻过,又或者刚拿回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放在什么位置的,还是在那里,动都没动过!
拖延症常常表现在各种各样的小事上,但日积月累,对个人发展会有影响。拖延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而是用来描述人们拖延的行为和状态。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不想做某件事情,或者今天心情不好,就会把它推到明天,有可能你到后天都还没去做呢?记得我上班的时候,有个同事,每天早上都会掐准时间来上班,每次在快迟到的前一两分钟,在走廊里就会听到她咚咚咚的脚步声......她有一个习惯,每天掐准时间出门,也不管会不会塞车?就算她有时起得早,她也会在家忙别的,拖拖拉拉半天出不了门。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其实每个人都有拖延症的,但是,根据每个人的自律情况,他的拖延症会分为轻或者重。人们的时间碎片的长度也不一样,所谓的时间碎片,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每个时间段所要做什么事的一个期限,比如我在接下来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要做什么,并且把它做好,那么这个人的时间碎片就是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不过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只有少数高度自律的人是有的,所以想要彻底改变拖延症,不妨先给自己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解一下自己的时间碎片长度,再认真的改变自己。
改变思想懒惰恶习。拖延的形成是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随便行事,没有计划目标,没有任务轻重,工作可做可不做,或者一时做这个,一时做那个,结果成了拖延习愦,一事没做好。必须要改变这种不负责的习惯,工作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清轻重缓急,立马行动,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从现在开始自觉完成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最讨厌的就是让老公洗衣服,然后一直玩游戏。所以不给他零花钱是最好的选择。哈哈。
为了治疗拖延症,必须制定一些可行的目标,让事情一一解决,让自己在不断完成计划的情况下,慢慢提高目标,让小目标的喜悦触进大目标的成功。人只有看到成功,才会有更大的动力为下一个目标奋斗,所以改变拖延症也不能过急。看到时间会在拖延中消逝,生命在拖延中老去。如果想看到成功,享受人生,就立即拒绝拖延,提高工作效率,百折不挠的完成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