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说日常满语的满族估计都没了。我03年去参加非遗项目调查,当时也就是找到了不到十个,而且都是老太太,一个老头是一个老太太的表弟,自告奋勇给我们当翻译,一边翻译一边说,这话我年轻时都会说,现在只能听,说不上来了。一个说的很好的老太太,那时接七十五六的样子,和我们说,几年前,还有黑龙江满族研究所的学过满语的研究生过来,说了几句满语,老太太说,他们说的那叫啥满语啊,日常哪有那么说话的?其它的有的老年痴呆了,有的说不出来了,可惜。估计这些老太太现在可能都不在了。好在我这里还留着二十年前的录像带,还能听到最后的满语口语吧。那时候领着我们下去的富玉光老师也已经不在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消失的东西太多了,本身满语也没有统一标准,因为建州女真的人口并不多,很多清史家都是带有个人情感去研究,解读,宣传清史。努尔哈赤只是统一了建州女真,皇太极统一的东北把东北的很多少民部落纳入到一起,改女真为满人,其实语言并不统一,至于说满文更是努尔哈赤时期硬造出来的,这个就是在清代也是名存实亡的东西,就连溥仪都不会说满语,也不认识什么满文。现在人提出这个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
翻看资料,满族人纯正说满语的人很少,看之前报道说时“全中国只有齐齐哈尔一个叫三家子屯的地方,还有几个老人能说纯正的满语了。”这可能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现实。随着文字汉化,语言普通话化,一些小语种、亚文化逐渐成为边缘文化,并逐渐消失,是大势所趋。而 满语通常是指东北亚地区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主要由满族使用。一般认为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大约有200多人吧。我现在正在学习满语。目前会说一小部分。我会用满语作自我介绍。争取成为下一个会说完整满语的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自然界都要生物多样化,那人类社会就更应该是文化多元化。所以,真正的全球化、国际化,不应该是大面积的同化!而应该是保持民族及地域特色,求同存异,兴利除弊,去伪存真!这样的世界,这样的文化,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满族人已经不会说满语了,从语言学角度讲,满语已经消失了。庆幸的是,远在新疆的锡伯族还在说满语。锡伯族是女真人的一支,几百年前从东北西迁到新疆,因为远离汉文化中心区,所以保留了满语。
看什么程度吧,完全掌握满语会说会写会翻译满文的确实不多,几百人吧。会相互无障碍交流满语的有几千人吧,包括三家子,新疆察县,自己全国各地。能够用满语交流日常用语的上万人吧。能够简单交流满语的不计其数。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有很多满语学习班学习满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