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机制能够控制自己不那么特别要高人一等的样子,那些有强烈掌握心理优势主动的人,按照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的观点,他们的底层心理机制其实是自卑。“自卑”,让他们潜意识觉得自己比别人没有那么大的优势,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补足这种心理欠缺,他们需要不停地去寻找机会展现自己,打压他人,才会感觉心理平衡。所以,在你生活中,碰到这样的人,千万别再打击他,因为,他们的心,可能比你还脆弱。
会把高人一等的态度就会表现出来。这往往会得到别人的反感。只有当他的能力确实是能配上自己的高傲时,才会有人认可他这种高人一等的态度。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高傲的理由,必竞人们都喜欢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讨厌那种高傲自大的人。所以说人可以有颗高傲的心,它比起那种自卑透顶害死自己的人,要强得多,只是外在的言语行为要懂得收敛,至少这样会被大家更加认可你。
处处都显得高人一等的人,一定时间内是能蒙住人的眼睛,的确也能让人刮目相看,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的高人是不必显摆的,人家在悄悄的作着努力,不显山不露水的就超越了众人,那种能显摆的,不从实际出发,也不脚踏实地的干事业,最终也成不了大气候,被时代甩在了后面,被历史的车轮碾压。
心理学有个归因理论,它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所提出来的。海德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解释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所以,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我们必须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并且经过归因来预测他人的行为,这样才可以满足“理解和控制环境的需要”。
在他的认知模式中,在某项问题的参与和解决中,他为了满足自己“理解环境和控制环境”的需要(此时讨论的问题和参与的人是一个新环境,为了掌握主动权,那些人就必须把好的、优秀的品质往自己身上堆叠),这样才会显得自己掌握主动,成为核心。
我觉得就是这个人的好胜心很强,好胜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好胜心往往同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的理想相联系。它能引导人埋头苦干、努力奋进的巨大作用,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上取得进展的一种巨大动力。各有不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