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一步说。子曰“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觉得自己很牛,别人都比不上自己,其实是你比不上别人。没有一个人不如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凭什么看不起别人呢。所以能否尊重恭敬别人,这是做人的第二步修养。这个也做到了,这个人肯定是个人人尊重、喜欢,并且愿意接近的人。
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好为人师应该属于社会需求的提升,渴望得到对自己的尊重并且希望找到“存在感”。P个S:有些人的“好为人师”的行为之所以令人厌恶,原因就在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而急于”自我实现“吧。
孟子有句话讲得极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每个人都有傲慢好胜的心理,都想比人家好,都想教训别人,都想指导别人,这是人的毛病。这是什么心理?在佛学上是属于贪、嗔、痴、慢、疑中“慢”的作用————南怀瑾
慢的反面是自卑,所以,好为人师者,要么是傲慢自以为是,要么是自卑要显得自己有能耐,这两者都是过度的。只有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人,或者说深信自己与他人都是具足智慧的人,才能做到不好为人师。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好为人师就是想要去显摆自己很懂,其实一旦开始显摆,就说明他本人对这种懂不是非常有自信。一个真正的有钱人,有才华的人,专家,根本没有必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
随着知识体系的日益细化分支化,处于某专业的人往往在本领域掌握了多于平均水平的知识,因此(至少在)知识积累的前期,知识总是助长人们的傲慢,并且使其忽略自己的有限和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