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丁克分两种。一种是年纪或者生理原因,被动丁克。另一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不知道有孩子怎么回事儿,凭主观想象和字面理解,二虎吧唧说丁克。他们计划外怀孕生育的,脱离丁克团队。没怀上或者怀上不要的,等岁数大了加入被动丁克队伍。
如果你不能给她/他最好的生活,即使你保护得他/她再好,你能让其他人不去伤害他/她吗。 自己不生孩子,不代表不爱。可以把这份爱留给你见过的任何孩子,这样也是美好的。毕竟,也有大部分丁克也是因为太爱,才不敢要。
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本性难移,而且年纪大了,新事物接受能力就弱。所幸,父母是这辈子最爱我们的人,所以很多事情寻求理解比让他们观念改变容易的多,让他们看到你热爱生活,身体健康。
我认为丁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要的各种生活方式,比如儿孙满堂、丁克一族。谁能说那一种就不对了呢?当传统遭遇新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分出是非胜负来吗?
从实际出发吧。身边也有丁克家庭,怎么说呢?每种选择的背后都有苦有甜。养孩子的欢笑背后是更加激烈的夫妻关系磨合和孩子牵扯了太多精力而影响自己事业追求的各种痛苦。
不管怎么说,孩子总要去分散父母的财力、物力、经历和时间,没有孩子,二人可以把全部的心思花到工作和事业上,可以放开的去享受生活的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