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五味陈杂,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两三年,有心酸也有幸福,由于乡镇医院人员少、设备差,面对的又是很多文化不高的村民,难免有一些交流沟通的困难。现在乡镇医院很尴尬,大病看不了,小病本来应该村卫生所看的,都转移到了乡镇医院,患者分工很不合理,村诊所很多成了摆设。 医生合理用药很多村民不理解,太缺乏医学常识,对自己的健康不关心,造成小病变大病,状况堪忧。
现在乡镇卫生院的主业已经不是看病了,而是公共卫生服务,也就是建立健康档案,这个工作非常繁琐,要挨家挨户去农村百姓家里量血压,查血糖,要定期随访,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上级卫计局的检查也非常频繁,通常要为了应付检查加班加点的干,检查结果不好的话可能连奖金也受影响。
乡镇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村的人,大部分都生活简朴,民风淳朴,所以交往起来不会太费劲,虽然不排除素质低下的,但大部分人对医生是很尊重的,他们崇拜有文化的人。所以,在那样的工作环境中,社会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因为财政预算有限,我当时所在的乡镇医院服务几十万人,除了村卫生室能看一些小病,大部分病人都会到乡镇医院看病。而我所在的乡镇医院只有十来个人,不但要下乡进行公共医疗、健康筛查,平日坐诊安排很满,从来没有节假日,一周要值两次夜班。
在乡镇当医生可谓是全科医生,因为乡镇严重缺乏人才,所以不可能像大医院那样科科都有,但是病人是各式各样,所以不能只会看一样病,不需要样样精通,但要啥啥都会一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卫生院的医疗体系“兜底”,作用。
乡镇医院的设备,是比较少的而且都比较古老。有一些技术,根本达不到,而且工作劳力强度比较大,由于人员的缺少导致医生每天上完白班上夜班。可以说,休班的机会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