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 今年夏 出国去读书。纠结了两年 ,去考察过两次 每次一个月。最终还是决定去。
1: 为什么要初中去,高中去 就融入不了那个社会。初中可以更好的融入,毕业后想走想留都可以 当然比较倾向于留下。
2: 为什么去? 为什么打算留下? 为了孩子可以不焦虑 不压抑 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不是奔波焦虑 只会赚钱。我就是这样 多少钱都感觉不到足够安全感。
3: 质量优的空气 安全的 水与食物 健全的 医疗与足够棒的人文关怀 =比我们更文明发达的社会
4:忧愁与痛苦的纠结 在于需要背井离乡。
希望我们回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越来越文明。
让孩子出国留学是每个富人的首选,因为他有足够的金钱来供养孩子出国深造。同时他还有极强的虚荣心在作怪,他骨子里就认为他的孩子与众不同,一定会光宗耀祖。其实富人的想法是极为幼稚的,难道只有国外教育才是最好的吗?难道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就一定比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差吗?马云就毕业于原杭州师范学院,他也没有出国留学,他不照样享誉全球。由此分析,学习学习不在于大学排名名次,而在于本人的好学钻研。当然啰,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出国深造本无可厚非,但关健要摆正学习态度,切不可崇洋媚外,作为中国的学子,爱国是第一要素,毋庸置疑。
夫妻双博,子女5个,全部外籍,二人在国内工作,老大龙凤胎,十岁独自去美国求学,不算富人,只是有留学经历,在国外学会了“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学习方法,一天只睡5个小时,三年,阅读了大量文献,国内各种模仿国外的改革或是解读,其实都流于浅表,就和学人穿奢侈品一样,人家只是当一件普通衣服而已,国内部分人却贴上了身份地位的标签,教育没有标签可贴,只有按部就班,扎实的基础才是唯一的目标,读书就和吃饭一样,是必需品,而是必须是“无欲则刚”的必需品。
最熟悉的一个朋友,双职工家庭,只有一个女儿,也是送到加拿大在中国的海外高中,大连枫叶国际学校读书,然后申请到加拿大留学了。当时,大家问她,只有一个女儿,怎么舍得扔那么远?她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能走多远走多远吧,见识见识世面,总归是好的。至于孩子的学费呢?她说:我们跟女儿讲好了,爹妈给你存钱,也许拼了老命,可以存个一百万。这个钱,你是愿意拿去当学费开阔眼界呢,还是拿来当嫁妆找个普通男人嫁了过普通人的生活?她女儿选择了出去读书。于是,就出去了咯。
真心出去留学的,大多不是富贵人家子弟。回城知青的我们,当年只能拿出四万,再去筹借了四万才让孩子成行的。账面很清楚,报考申请近两万,缴纳学校罚款两万,机票一万,生活费备用金两万,行装一万。现在许多富贵人家明白了传承家业还是靠后代自身底气的道理,这才安排子女出国留学。其中成功的也有不少。
现在出国留学有两种特别现象,中差生靠钱留学,一般富人的孩子优生不多,成绩不大好,在国内考不过,在国外考生少,竞争小,中差生在国外也能考上好大学,但钱要用得多,所以富人孩子愿出国留学。富人中也有优生,他们就更愿出国深造。第二种,贫民的优生出国留学,只有申请奖学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