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四川的,大学在沈阳,每次回家,火车42小时。一年最多回家两次。想家。晚上深夜的时候想家,生病了想家,受挫的时候想家,无时无刻想家。但是回不去,只能咬牙坚持。饮食差距太大。食堂的菜吃着现在只是为了生存,所有的外卖都尝试过,但是感觉都不及家里的十分之一。东北不吃辣,真搞不懂,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一开始会对陌生的城市有莫名的排斥感吧,不过习惯了就好啦。会习惯一个人,会学会照顾自己,看到本地的同学家里人每周不厌其烦来送饭会很想哭,压力大,碰到事情,生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每次回家,都像一次奖赏,一次期盼许久的旅行。
学会了如何买更便宜的机票,会手机值机,知道查机场路的路况,可以合理安排去机场的时间,当然,面对航班晚点不再像以前那样暴跳如雷,更多的是无奈和接受。
坐火车卧铺都是几十个小时这种时间跨度的,以前觉得六七个小时的火车时间就长的受不了,现在20个小时以内的卧铺觉得真短,睡一觉就到了。做高铁的话时间短,坐卧铺时间长,方式不同,目的一样。学会了在车上如何打发时间和思考,当然不同的交通方式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坦然接受。
一开始是饮食巨不习惯,怀念家乡的味道,到后来其实还是怀念不过口味已经被本地中和了一部分。口音不习惯,听本地小店老板说话一开始要连蒙带猜的。天气不习惯,觉得夏天巨热冬天巨冷还巨潮湿,第一次知道被子不晒是会有很严重后果的。出门不再是不用带地图随便到哪里都不会丢,而是要查好路线到处问路才找到,当然待了几年就好多了。放假时间和买火车票成了一件天大的事情,期末闹这个简直是废寝忘食。
虽然是个男孩子,但是以前出个门,即使只是去趟省会,我妈都会问我车票买几点的,酒店定了吗,经常问我现在在哪,嘱咐我注意安全啥的。现在在外地读大学,我跟我妈说我要去哪哪哪,只要在国内(当然我也没出过国啊哈哈),我妈都是说,你爱去哪去哪,别跟我要钱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