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亦称“中国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生活在我国中南部。识别特点: 体型大,体长1.6~2.9米,体重180~200公斤。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是亚种老虎中体型最小的。雄性华南虎长约2.5米,重约150公斤;雌性体型要小一些,长约2.3米,重约110公斤。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相比,华南虎身上短而宽的斑纹间距很大。华南虎的怀孕期约为103天,平均每次可以产两三头幼虎。华南虎于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存活的圈养华南虎仅为70只,其中包括正在南非野化的2只。国内动物园圈养的华南虎只有68只,散布在全国18家城市动物园中。
梵净山的黔金丝猴,据1991-1993年考察有3个猴群,总数约550-600只,数量增长缓慢。据Eudey1987年估计黔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500-670只。1995年对黔金丝猴进行了系统考察,确认黔金丝猴现存约750只,组成20多个家族,活动范围约4万公顷。海南长臂猿是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栖息在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它们天性机警、行动敏捷,而且居无定所,野外观测十分困难。它不仅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还是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的重要对象,其珍稀程度不亚于“国宝”大熊猫。海南黑冠长臂猿已是中国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是不争的事实。
扬子鳄,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四爪陆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背甲中部略微扁平,看上去其背甲基本上呈圆形。栖息于海拔700—1000米的荒漠地带,其耐寒能力较强,现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同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I级保护动物。四爪陆龟仅见于新疆维吾尔区城县境内,于天山支脉阿克拉斯山的前山荒漠地带。国外哈萨克斯坦南部荒漠、天山山脉的西南部及黑海东岸、健康西部、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均有分布。
莽山烙铁头蛇目前仅发现分布于湖南省宜章县境内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与其交界的韶关市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野外调查推断这一区域内仅约有500条左右。莽山烙铁头蛇,当地群众俗称“小青龙 ”,是1990年才为学术界发现并命名加以记载的中国独有物种。它也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毒蛇类里最大型的蛇种之一。1994年,《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莽山烙铁头蛇列为“国际上一级优先保护的濒危物种”。
普氏原羚,体型似黄羊,体长120cm;尾短,长度不超过 12cm。仅分布在中国,产于青海省青海湖北岸及东北岸一带。仅就目前所知,青海省青海湖四周仅残存有3-4个种群,即鸟岛附近1-2群,约37只;湖东种羊场及小北湖一带生存有70只左右;湖之北岸刚察县察拉滩的1群约70-80只。目前总数量恐不足200 – 350 头(蒋志刚等,1995)。致危因素据1986年的调查及访问了解,当时种群尚有350只左右,如今不仅数量未增长,反而急剧下降,可以认为本种是当今世界上有蹄类中最濒危的一个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