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被贴标签,标签是年轻人被这个世界看待的方式,也是殊荣。年长的人总会因为年长的缘故对年轻人指点评判,或是害怕被社会忽略而对青年群体发声引起关注,又或者担心这个世界落在年轻人手里变得更糟而对年轻人有期待?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会变成中年人老年人,年长的对年轻的有期盼有偏见,这些给你年轻人的标签终归会随着时代的滚滚洪流而湮没,我们的社会也正是在这些年轻人不断地洗掉标签和偏见的时候不断的向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标签属于每个时代的特定群体,只是被打上了一个烙印而已,而时光,会让烙印清晰,也会让疼痛消失。
升学,就业,生活的压力一样没少,但能利用的一切资源都已所剩无几。见识越多,落差越大。自己的领导或父辈中,有一些地位和影响力的人中,学历不如自己,甚至人品不如自己,却赢得一群人的尊重和操纵着话语权,甚至自己的未来。从小被灌输,“我们生活在最美好的时代”,却没有这个美好时代的安全感。90后,最大的有28岁,最小的有19岁,都已经成年了。有的还在上大学,还处在懵懂迷茫和探索的时期;有的已经有了家庭,要面对生活巨大的压力。我们这一代,正面临着就业形势不好,房价居高不下,工资低的可怜,物价高的可怕的不容乐观的形势。
“90后”是前所未有的主角,只是现在我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而恰巧因大众传媒而乘风破浪。这也是为什么当年80后被说过是“垮掉的一代”,90后会被说是“脑残”,而如今“00”后也是难逃一劫。现在之所以被“人以群分”,很大程度是因为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从80后开始,年轻人接收信息的方式及内容开始与过去大相径庭,这也导致“两代人”互不理解,“XX后”们往往带着天然自信面向社会,而老一辈往往这个时候可能更为注重沉稳务实,难免对此侧目,于是才出现了“标签化XX后年轻人”的现象。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末期,改革已经进入一个瓶颈,那时候思想、文化已经出现自由主义思潮、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物价飞涨,改革到了深水区。后来邓爷爷南巡发表一系列讲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大刀阔斧的改革,整个9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经济增长率都是2位数。看看家里的电器,家具的变化,你就能感受到时代的变化。
细数一下,00年之前,人们还不是很为了钱去工作也好去付出也好。而只是为了糊口而已。想想父母那代,完全不会去考虑金钱问题,完全是有事情了我帮你你帮我。根本不会出现很大的利益来往。那时候的人们只要一心糊口就可以了。可是90也好00也好甚至以后,会更加趋向于利益化,换句话来说,如果自己出了事情。没有人会帮你,即使会帮你也是看在钱的面子上。
由于每一代人成长环境的差异,这种标签化年轻人的现象可能会一直在社会上存在。而年轻人因此更需要以积极上进的姿态去面对这些质疑,做永远比说来得更实际。过去80后被质疑,现在90后被标签,但是不论如何,未来都将属于我们而不是那群标签质疑我们的人。坚持自我不仅是要打脸偏见,更多是为自己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