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中庸不是一条中间线,而是一块中间区域,只要在区域范围内,即使不在那一条的中间线上,那怕你距离好,或者坏的判定线只有0.1公分,只要你还没过那条判定线,你就还是中庸。
大概是用你常识判断合乎常理的事情。合理就好。但什么是合理呢?这很难讲,因为具体的事情的情况不同,不要盲从书本和他人的话。这个恰到好处的合理是很微妙的,需要人静下心才可以判断。
按照朱熹对中庸的解释,那就是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个就行了,这就是中庸。实际上,中庸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中庸真正说的是致中和,中是道,和是人合于道。
孔子所谓的“中庸”是:这个人已达到或近乎至境,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心体至善无碍,无有一丝私心蒙蔽,惟有天理流行其间,故其所言所动,无不合乎大道。
最大可能地追求真理—就会放得下骄傲、成见、个人喜好、甚至情绪;就不会盲从,不会偏执;对任何事物都有怀疑的余地,任何时候都能斟酌其他的可能性。
中庸是一种“刚刚好”的境界。甘蔗没有两头甜,我们往往顾此失彼。而“中庸”则在“过”与“不及”间,达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