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方面越宽裕的,对于彩礼的多少越不会太看重,看的反而是对方的态度,只要态度诚恳,双方家长各退一步,皆大欢喜。对于家境不富裕,所以对于金钱比较敏感的家长,都是过了苦日子的,会担心女儿未来经济方面会不会好过,也是父母的心意。真正爱女儿的人家,彩礼也不会漫天要价,除非是极力反对嫁女儿才会摆出姿态刁难对方,说到底,还是一种不放心,男方要让对方父母放心的把女儿交给你,彩礼都是次要的。
彩礼大部分是女方父母想给女儿争取的一种生活上的保障,那部分钱也是存在女方账户上,只是由男方的口袋进了女方的口袋,但是成家以后只要女方愿意,这些钱还是会回来的。作为当地的风俗,彩礼就是给父母一个安心,物质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点不可否认。虽然不排除交易性质,靠女儿发家致富,但是毕竟这是少数。这种作为婚前的长辈考量,换个思路也不是那么难理解,把人娶回家了,资金还是会回来。
彩礼什么的,大概要到什么时候,现在的所谓的婆家变成是男方的娘家的时候,那么也许才会真正消失吧,不是指入赘,毕竟入赘女方也是要给男方家彩礼的,入赘就是男方嫁人而已,而是指双方父母都抱着你们结婚的,你们两都是离开家里了,你们两才是一伙的,不过估计可难了,毕竟很多地方还保留有族谱,宗庙祠堂之类的,宗族观念那么强。
个人觉得超过男方家庭支付能力,这里指为了凑彩礼要借钱的话就不合理了。不能为了一时的攀比之心而牺牲长辈的生活质量。说到底,人活得真实是多么重要呀,管别人要多少彩礼,管别人给多少彩礼,相爱的两个人登对,两方家庭都祝福,这比什么都好。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不了眷属的,总是有原因的。
乱世当用重典,现在彩礼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地步了,再不治理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可笑的是女权分子还千方百计的替彩礼制度辩论,一面支持彩礼,一面又反对嫁妆,总之就是各种双标,就像替黑人辩护,美其名日尊重不同文化,但对国男却无比苛刻。对待彩礼光靠舆论引导和自觉是没用的,这跟反腐败是一个道理。
最讨厌这种人说彩礼时说男女平等,说孩子姓又说随父姓天经地义随母姓的都该天打雷劈。毛泽东提倡不要彩礼,他女儿随的也是江青的姓。对自己有利的就保留对自己不利的就假装看不见,双标加利己。现在适龄男女比例失衡,人们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