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也爱赶时髦,城里流行什么,农村人也喜欢买什么。农村那些老茶瓶,帽筒,茶壶,鼻烟壶,跟老式家具一起,都当破烂卖了或者扔了。还记得我七八岁那年,有个收破烂的在一个孤老太太屋里,收了个很大的蓝花磁盘,那老太太祖上是大地主,北京等各地都有大买卖,后来好东西就被分了果实,剩了这些碗碟,没人要,闺女结婚时,就给了闺女一个做陪嫁,可什么也没说。那人看到了这个蓝花磁盘,就想要,让老太太自己说个价钱。当时看眼的人很多,都使眼色让老太太使劲要,老太太使了好大的劲儿,开口要50元。那人直接给了100元,拿着盘子走了。第二天,有人说那人又回来托人打听,说这盘子应该是一对,另一只还有不有?老太太说:“是有一对儿,老父亲把另一只给了我嫂子了。”那人打听知道老太太嫂子的村名,立刻离开。估计是去找另一只去了。只有一对的蓝花大瓷盘,大家想想它会有的价值吧。
小时候在农村,谁家还没两把太师椅啊。有些老辈子传下来的,还是经雕工的,那个漂亮。当然,也笨重。比如楸木的大柜,精雕细琢的,不知啥木头做的梳妆匣。以前这东西,农村都不少。后来呢,农村开始流行打新式家具了,还能打沙发。那个一哄而上啊!好多太师椅,都被劈柴生了火。还有一些,就是被那些下乡收破烂的人,连哄带骗弄走了。现在再去农村看,这些东西一件也是不见了。看看现在行情吧,一把民国时代传下来的好太师椅,已经价值不菲了。
小时候虽然已经通电了,但是在晚上还是会经常停电的,停电以后奶奶便将马灯拿出来,用火柴将马灯点着,就着马灯微弱的灯光吃完饭,早早的钻进被窝,一边等着来电后看电视,一边听着奶奶讲故事。奶奶说这个马灯是还有大队时爷爷晚上去大队执勤时必须带的东西。后来停电的次数越来越少,马灯便成为哥哥晚上出去玩照明的工具,后来我们大了,马灯也不见了
小时候写作业不像现在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写字桌,以前都是半跪在太师椅上在八仙桌上写作业,别问为什么不好好坐着写,因为个子小,坐着够不到桌子。太师椅的椅面和把手处被磨得油光锃亮的,再加上精致的雕花,觉得特别好看,只可惜搬家的时候把它们留在老房子,油光锃亮的椅面和精致的雕花全部被灰尘掩盖,很是可惜。
在农村我们都知道,春天种田,到秋天时节收获粮食,卖粮,或是卖自家喂养的肥猪,及其它一些需要称重的东西,都离不开下面图片中的五百斤杆式南梨木老称,这样老称在农村以前是长见到的,但是现如今却很少见到了,前些天有朋友问我能不搞到这样的南梨木老称杆,说是要做首饰品,南梨木是不错的材料。
小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和冷饮,只有奶奶晾凉的白糖水,白糖水就是盛在老茶壶中,放学了第一件事就是先喝上一碗甜甜的白糖水再写作业,听奶奶说,这个老茶壶还是奶奶出嫁时嫁妆,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个老茶壶再也看不到了,可能是不小心摔坏丢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