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刀叉搬到了厨房安居乐业,他们把刀叉随身携带四海为家!同一个起点,不同的环境造成的文化差异!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厨房把筷子不能胜任的工作完成了餐桌上就不需要刀叉了!欧洲人是快餐文化,食材洗干净随便处理一下就端上餐桌你自己有刀叉也很方便!他们的美食是围绕刀叉这种餐具发展的!我们是根据筷子发展美食文化!所以我们基本上什么都能吃,而他们很多东西处理不了也就吃不到!浪费很多食材!
其实这跟东西方不同的农业结构有关。中国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农耕民族,主要的农作物是黍和粟等小颗粒的禾本科作物,主食是饭,副食则以蔬菜为主,即便有肉,也往往切成小块,或捣成肉糜,欧洲人就是比较大块的烤肉这类了。
饮食习惯不同,亚洲人对吃比较讲究,中国有着浓厚的饮食文化,菜对色、香、味均有要求,筷子能轻易地把菜夹起来。而欧洲人喜欢吃牛排,不管是什么菜都是比较大块的,直接用手就可以吃的,后来就发展到了刀叉。
古代青铜时期,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用“叉子”的历史,后来大概饮食越来越多,叉子吃饭吃菜越来越不方便,最后才发明了筷子吧?最典型的就是,吃火锅夹菜用筷子才能吃到滚烫的菜,用勺子或者叉子不够方便!
其实欧洲开始的时候是用手的,后来才用了刀叉,欧洲人多以肉类,而且以烧烤为主,西方主食面包、中东人的馕,都是由前一种烘焙法制成,仍可直接用手吃,甚至也只偶尔需要刀叉辅助而已。
听说用筷子可以调动全身大量骨骼和关节运动,远超刀叉,很大程度上锻炼人的协调性和促进大脑发育,用筷子的民族一般都聪明灵动,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