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网上总结,十年生死两茫茫,挖墓葬,开探方,穷乡野岭,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亦不知,尘满面,土飞扬。嫁人莫嫁考古郎,下工地,守空房,一去半年,唯有泪千行,回来还得整资料,出报告,天天忙。
我觉得就是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年。白天上工间歇可以调戏工地的狗狗,会庆幸自己参与其中并且坚持了下来,然后离开工地回去时候就各种不舍。
对于我们来说,考古的过程就是从最开始的新鲜到中期的疲倦到后期的不舍,在发掘的过程中会边学边实践,会发现书本知识又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会有各种疑问要请教老师。
平时白天上工晚上上课或者整理材料写发掘日记,和老乡一起做饭吃饭进城买菜收快递,冬天冻成狗洗澡没处去,晚上可以看星星,后期赶材料就熬夜累吐血了。
我儿子考古本科在读,看他空间发了一段话 : 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一问原来是社科院的,来做考古勘探的,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我上学报的专业就是考古学,然后发现,需要会画图,清理地层,刮边,拼陶片,透图,分型分式累成狗,但是学到的东西真的是单纯看书所没法掌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