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怯”。出国后第一次回家时才真正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 老家实在是发展太快,家乡已经没有曾经的样子。司机带我绕路我都看不出。回家的第一天,周围明明是熟悉的感觉,内心却油然而生凄凉感。奶奶岁数大了,就去城里买房养老了。那些农村的过年习俗带到楼房里,会觉得非常别扭,好像想刻意挽回一点什么。我原来是春晚的忠实粉丝,熬夜也要把它看完。我去年第一次没有看完,不是我不想看完,而是没有人陪我看了。
小时候过年特别有意思。那时候五六岁,我记得大人都特别特别的忙,忙着各种祭祀程序,专作供奉的厅里摆着观音菩萨的像,以及过世老人的像。仪式感对小孩子来说是很神秘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我看到大人特别严肃的来做这个事情,我就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他们干嘛我干嘛,就觉得特好玩,因为平常大家都该上班上班,该读书读书,只有这个时候大家好像才会一起忙一件事情。当时觉得多此一举的很多事情,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多此一举。
今年选择了一个避开新年气氛的国家,避开不为别的,只想看起来内心不是孤独的。这几年的春节都觉得好浪费时间,回去也不知道干嘛,索性就带一些拼图、书籍之类的回去消磨时间。一到春节,我就有种被困在鸟笼中的鸟的感觉。外面璀璨的装饰、声音、颜色,和每个看起来都好开心的人,都跟我隔着一层。每次烟花放完,我心中孤独的声音就会泛滥,我想避开这种感觉。看看每年走访亲戚家,吃吃喝喝、聚会通宵,走出门后,热闹的气氛也就立刻散了。
25岁之后就特别不想过年。总是各种拷问,感觉回家就是把逃避了一年之久的责任捡回来。我就想着,在北京买点吃的熬过去就好了。百分之百的负担,没有任何期待可言。我大学舍友也说他不准备回家过年。他在北京毕业后,半年都找不到工作,就去了天津,但还是一直骗家里,说自己在北京。这次她不想回去,估计也是不想再顶着压力重复那句谎话吧。我也是。我不想被问年龄、职业,以及为什么还不找对象。
我喜欢大城市里的疏离感,喜欢作为旁观者的感觉。我爸常年在外,我妈是家庭主妇,她想要牢牢地抓住她能控制的一切,比如我们几个孩子。但我从小就特别倔,怎么打,我都不道歉也不求饶,把两根棍子打断,我都不坑一声。我不愿意回去,也是不想被母亲再次控制。
我平时都忙忙碌碌的,现在过年更要忙着准备一切了。想好好睡个懒觉,独自静静的呆着都不行。我都要30了,爸妈还会问这问那,出去玩干什么,做什么动作,所以我再也不期待回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