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练,之前想做的时候还从学校毕业,请假去上海听课,一个月后如愿考到了体育局发得健身教练证,毕业后就去了之前办卡的健身房,投身梦寐的健身事业。每天带课训练,有点空就看书,了解饮食,营养学。后来还考了红十字会发的急救证。每天虽累,但乐此不疲。后来健身房换了经理,私教任务越来越重,新经理还盲目的涨价(300一节课)这个价可能在上海很平常,但在我们那就是天价了。每天见到会员都带着推销私教的目地上前聊天,用各种方式避免新会员接触老会员,各种方式推销私教课,买了课还不算完,还各种引导会员往水吧里充钱,买健身器具,虽然收人比以前高多了,但已经完全成一名推销员了,这和我当初的梦想完全背道而驰。思前想后,就辞职了。现在自己做了一个羊毛衫作坊,对这行一丝喜欢都没有,但每天很清闲,没什么操心的事,收人也稳定。以前的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大多是因为不了解,有点一厢情愿,放弃了就放弃了吧,没什么好留恋的。
午夜电台DJ主持,初中时,不善于和人交流,总觉得交不到知心朋友,内心也常常苦闷。所以晚上搞定了各科作业后,就会听广播。10多年前的广播节目还没有强力监管,各种心理介绍节目都有。但听到最后,一般过了12点,就有声音妩媚/磁性的DJ主持出来,读着听众的来信和故事,然后把不同的歌送给听众。当时就超级羡慕。羡慕他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故事,羡慕他们的工作时间(一度以为他们一天只用工作那2-3个小时),甚至羡慕他们的嗓音。然后每晚就伴着羡慕,在故事和音乐中渐渐睡着。后来发现学习成绩还不错,音乐天资却不行。于是就正常路线,读理科、念综合型大学、出来找工作。意外的还不错,工作也很喜欢。然而走了一条路,却难免要猜测另一条路上的风景。今天又有人夸我声音好听,于是来回答下这个曾经的梦想之夜。
医生。家人劝阻而作罢。长辈提示大意为,利益集团强大,几次医改均失败,这个行业因为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人员机构臃肿,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运转太久了。真正做事的人得不到必须的资源和奖励,吃病人养不活这些冗员,吃财政吃不起,吃保险。人家又不傻。真正不得不动刀改革体制的时候,可能是我最难以适应改变的年纪。到时候没有能力应对新鲜血液的冲击,会很惨。
做一个演员,确切说是一个明星,拍一些有深度的文艺片,优雅地接代言,后来发现我想多了。我也想做一个医生,在医院实习时,看到医生那么累,那天在更衣室,碰到一个老医生,抽着烟叹气:我怎么选了这一行!我就放弃医生这个职业了。
小时候最想做的职业是警察,可能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在成长过程当中接收到的物质刺激太多,所以特别希望赚更多的钱来满足安全感,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警察这条路发展,它是个光荣的职业,但它不是一个赚钱的职业。
铁匠。暂时放弃的原因是生意太忙,毕竟俗人一个,等稍微好一点,过几年,打算重新把这个梦想捡起来,自己搞一个小铁匠铺,打些个刀刀剑剑啥的,我其实还是很有情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