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异地恋,我在哈尔滨,她在大庆,家里不是特别富裕,记得当初开学的前几天我爸问我:“生活费一个月给你多少”,我要了一千五,不算多也不算少吧,反正自己肯定饿不死,我自己心里也认为,已经成年了,家里给的生活费够吃喝就好,至于谈恋爱和买衣服的费用要不就自己省吃俭用攒出来,要不就去兼职自己挣(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找兼职,后来军训的那段日子找到了,一个月能挣一千块钱左右,因为我空余时间要兼职,也就没有时间出去玩和聚餐,所以平时花钱只用在吃饭和买水,自己挣得就够我支付,这样我一个月就能多余出一千五的生活费。我女朋友是路痴,所以从来都是我去找她,每个月至少找一次,去一次吃喝住平均六七百吧,我俩消费从来都是我花大头她花小头(两个人交往男生多给女生花点很正常),她也知道我什么情况,所以平时不向我要特别贵重的东西,我送过她稍微贵一点的东西就是一支纪梵希的口红,和她过生日时给她买的一件only的卫衣,她也会给我买衣服裤子穿,今年冬天的卫衣、鞋子全是她给我买的。我不喜欢借钱也不喜欢透支性消费,所以我通常都会攒下一点钱,留着以后有紧急情况的时候花,上大学没在钱上着急过,只觉得挣钱很不容易。
正常的伴侣关系是应该不至于不够花,除非你没女朋友的时候也不够花。好的伴侣关系就应该是对方的介入不会给你的生活消费带来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毫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更不应该因为谈了个恋爱,生活消费就瞬间拔升太多档次。亲眼见证太多双方因为频繁约会聚餐,导致两个人都入不敷出,平时需要节衣缩食,月底凄凉。明明双方都不喜欢这样的铺张浪费,可是谁都没有勇气开这个口。这种关系正常吗?如果在消费上就已经开始互相给彼此增加压力,再如何面对其他未知的压力呢?暂时的透支可以理解,比如蜜月期送的礼物有点多,暂时的异地等,长久的透支只能说明双方中至少有一个有不正常的消费习惯。一起吃吃食堂,校园里散散步挺好的,没必要每次出去约会都跟去异地旅游一样。
我女生,一个月4000,其实是不止,二三线城市读书,爸爸每个月末还会发个四五天的红包给我,金额为18、88、200不等(我爸爸觉得数字吉利),一次最少发两个,爸爸说这叫零食钱,妈妈说4000只是生活费,服饰书本交通学费另算。但是父母有交代过,谈朋友花钱,小钱可以算了,大钱必须AA,钱不够可以跟他们报销。男朋友跟你送礼,起码要回个金额差不多的礼物。绝不能让男朋友一直出钱。我也想用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可惜没有谈过恋爱。 但是我认为你自己是个什么消费水平就怎么花钱,我也不希望我男朋友为了跟我送礼物,天天吃泡面。毕竟,选择跟他谈恋爱是冲着人不是冲着钱,哪怕情人节送礼物,跟我送包咪咪虾条我都是开心的。
校园恋爱最好的状态其实是:学习上相互督促,在适当的节日为彼此送上一份有意义的礼物,在生活费充裕的时候,偶尔出去大搓一顿。那些大大小小的节日,你不必为了当模范男友吃一个月泡面买下网上疯狂种草的彩妆;也不需要“充大款”,大小约会抢着埋单;更不需要把恋爱中的支出,当成是男生一个人的责任。大家都是学生,用学生的方式谈恋爱就好了。不是只有网红餐厅吃饭才叫约会,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就算每天吃食堂,也会感觉自己身处米其林餐厅。
我一女生,有了男朋友后,也不够花。刚看了支付宝年账单,一脸震惊,我哪来这么多钱?正常的女孩子,在和男票出去的时候,第一次可能碍于面子,男票会先出钱。但是时间长了,肯定每次都基本是AA的。除去出去玩,生日、节日这些就不说了。还有女为悦己者容,有了男票以后,更会控制不住地买买买,衣服、化妆品。总是想以全新的面貌,最好的自己来面对男票啊!所以,我觉得不管男生女生,都是一样的,都不够花。
只要你不做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基本还是够花的。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合理安排约会,去不起高档的西餐厅,可以去特色的小吃店。逛不了大商场,可以去图书馆约会,既不耽误学习也能促进感情。送不起名贵礼物,可以自己做工艺品或者淘一些物美价廉的小东西。
当然一些有意义的日子,比如女朋友的生日,情人节,圣诞节,该破费还是要破费一把的。如果钱不够,自己利用休息日做几天兼职,就能给对方制造惊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