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技术人员,老板花重金聘请他到公司来进行设备改造。由于不是标准化的成套设备,完全是凭技术人员在这个行业多年的经验,改造进行一半的时候,发放工资时,这位技术人员发现卡上的钱和老板承诺的报酬不一样,就去找老板,老板说要等到改造成功后再补发,他当场提出辞职,无论怎么挽留都无法改变了。结果,花了很多人力财力改造的生产线就半途而废了。后来又聘请的技师完全否决了先前一部份改造,有些零部件又得重新去加工。
生产线有一个岗位是半自动化,有两个女工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手工协助堆码,熟练工可以做到准确无误,极少浪费,而新员工就不同,刚开始不适应,就会报废一部份产品,产量比熟练工要少很多,这其中的差额就是老员工离职的隐性成本,而且这个数字会很惊人,远远大于员工要求增加的报酬或福利。
某个岗位的员工走了,暂时招不到合适的人,出现职位空缺,这种情况下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所以,这个空职损失是最难测算的,它既跟企业招聘有关,又跟企业的生产运营有关,所以出现职位空缺到底损失有多大,需要一系列的统计,这是最难的。
一个无用的人离职,成本是无声无息的而一个有用(核心)的人离职,成本是无补的,哪怕是花多点钱招聘之前相同的员工,只要为了不破坏薪酬体系都是能被hr行政之流看作是舍小为大局的合理支持。
一个人走后带来的离职潮,这样的成本是坍塌性的,无可避免。尤其是一个技术骨干离职,一个业务大拿离职,是很有很大几率带着团队一起走的,特别是那些本来跟着他学本事的员工。
低级职位随便离职,反正小公司一般都是默认低级职位离职率高的,所以一般都会不断招人来替代。而且低级职位,完全可以用老员工来带,相比开出的低工资,反而性价比更高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