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沟通途径不畅引是一个方面,父母不像朋友我们可以选择,有共同爱好共同话题,父母是天生我们没办法就必须相处在一起,有年龄的差距,有很多兴趣爱好的不同,父母往往又有强烈的和子女交流的意愿,子女应当建立一个合适的通道与父母沟通,沟通中注意照顾对方情绪,否则父母只能以唠叨的形式刷存在感,搞得双方都不愉快。
有可能是因为你以为很爱父母,但是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建立起深厚的亲密关系。这种关心,大部分是浮于表面的,主要是对身体的关心(穿得不够多等等)。这种关心让你反感,主要是因为成长过程中,可能父母并未深入地关心过你,也并未建立起精神上的链接,也未建立起亲密关系。这在中国很普遍的现象。其实,爱是需要学习的。
我冷静的认为,没有一种关系应该负担那种天经地义的给予。即便是亲子关系也不行,更别说朋友关系和恋人关系了。这种认知让我能更好承受爱意的力度,以及更好的学会感恩。 所以从这点和个人立场来看,我为什么承受不了父母的关心?因为太多时候,我无以为报,甚至有愧疚感。
他们经常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试图控制你。其实天下父母最大的心愿不就是自己的孩子幸福吗,但很多父母都是按自己设想的那一套把自己的能给予的奉献给子女,而不去思考子女到底想要什么,更别提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了。而且他们一味的疯狂奉献和给予,又往往让子女有一种愧疚和负罪感。
有些关心,有些人能够接受,有些却不能,像我就不太习惯接受我妈的有些关心,会让我觉得不舒服,因为从小太久没有在一起生活了,后来一起生活了,又矛盾重重,哪怕是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能理解一半的,另一半则不能接受。
因为父母的关心总是给你沉重感,爱是沉甸甸的,而我们会本能的逃避沉重的东西,沉重的感情,我们更喜欢和同龄人没有负担、轻松愉快的插科打诨。我一直在想我以后有了孩子我是不是也该学会放开,在情感上对他少一点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