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私人行为,无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农村贫困在于信息流通不畅,有好产品没好销路。想到农村生活的城市人也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地方(受限于土地的使用权)。农村的普遍问题是产品单一,在求大(大面积)求特(特产)求高价(大城市销售)的指导思想下,忽视了生产地本地市场。解决的方法:本地化多品种生产所需农产品。运距小了又能解决就业,发展休闲类产业(非娱乐业)。屏蔽各类骄奢淫逸的宣传,控制好物价,把人吸引到农村来渡假、生活、定居。我对健康生活的概念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干净的空气,健康的饮食(无化肥、农药),适当的体力劳动。以上三条只有农村才能实现。
扶贫是必须的。党中央的扶贫政策广大人民群众肯定是支持的。贫困群众得了很大实惠。比如帮他们建房,让他们住进了安全宽敞明亮的新房,孩子们能考上大学完成学业,有医保生病能安心就医等等。国家这么大,出一些问题是片面的。得到实惠的不只贫困户。搞房建的也找到好多工作,卖建材的生意也好了很多。做装修的能接很多活。砖厂,水泥厂,瓷砖厂,门窗厂生意都好多了。大大的拉动了内需。
我个人认为扶贫还不如拿出钱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一些工作岗位给当地贫困户,对于贫困少来说,最需要的其实是一份自食其为的工作。我一亲上成一辈子穷,到五十几岁的时候找了一份临时工,结果家里过得越来越好,还经常对别人说,我要是早点做工挣钱,早就发财了。
能否少填那一大堆一大堆的资料和面对无休止的考核,检查,督察,评比等等。留出时间安心去找资金去扶持一些切实可行的致富项目,并为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出力,别让驻村人员为了资料和应对各种检查而浪费本身就不多的时间和精力。驻村一员,个人体会,不喜勿喷。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工作不定、担心追究、对扶贫工作了解不清等原因,他们往往都不说出具体情况或者直接拒绝上报自己的外出务工情况。我认为一方面阻碍了劳动力外出调查表的填写,给村干部的扶贫档案建设工作带来了麻烦。
我觉得各位班主任在落实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项工作的时候,工作责任心应更加强一点,心应更细一点,工作效果更公平一点,力争把国家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国家对贫困生的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