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家谱女儿都上家谱的,包括女婿,如果随母姓,就在正文,如果随他行,就在后人里面,包括儿子也一样,毕竟习氏家谱,都是习姓为主,不能是李姓为主去了,正文都是习姓,付文里后人记录2代,要知详情请查询李氏家谱。男女平等,而且现在随母姓也不在少数了,儿子女儿都可以传宗,就看选择家族了,所以必须要有族的历史和传统,多有活动,从小培养归属感,长大了选择家族,我这么做,本族都很愿意,那女老幼,媳妇女婿,随娘儿,过继儿,都来清明会
古代女子讲三从四德,从既为在家从父、嫁夫从夫、夫亡从子。因而女子嫁人后原父姓前会添加夫姓,因而儿子为传宗接代之人,姓氏传承进入家谱,女儿嫁夫随夫姓就不再为本家姓氏,而她的后人也不属本姓后人,自然无法融入以本家姓氏创造的家族族谱中,一姓一家谱,而女子嫁入夫家就自然入夫姓,夫家家谱中会添加她为媳辈入谱,这就是女儿为什么不能进父姓家谱,因夫家家谱中会随她嫁入之时把她以夫姓某某氏添入家谱。
可能在明清时期,普通百姓家的女儿是沒有名字的吧,所以家谱上都是这样记录的:德配X氏,民国时期,女的就有名字了,记录也就详细一些了。澄清一点,女的是要上家谱的。只不过在家族血脉路线图(吊线图)中不显示。农村中有很多人既沒有完整地看过家谱,就不懂装懂的乱传乱喷了。外甥是不入本宗族谱的,外甥另入女婿宗族的族谱,这既是一种分工也是一种实际考虑,否则这个宗谱沒有办法续好。
谁说女儿不能写进家谱?没有记载女儿的家谱只能说明你的谱是一本不完整详细的谱。首先要弄清楚家谱有几种格式,最常见的有苏式、欧式,柳式,叠记式,宝塔式,苏式记载的比较详细:名讳字号,生卒年月时辰,配偶妻妾,子女嫁娶,坟墓穴名及坐向,居住迁徙,功名官职,过继早夭等等。比如说生几子几女,长女适某地某人……,只不过没有记载女儿的后代,因为女儿的后代由其夫家家谱记载了!
女儿可以上家谱的,不过只是记载了女儿的名字和嫁到什么地方去了。女婿和外孙是不上家谱的。自古至今家谱一般就是这样的。如:长女李红适莒县二十里堡村张三。男子结婚了,在家谱中古代由于男尊女卑的原因一般记作:配×氏,不记配偶姓名。女儿出嫁了记作适××村××人。现在家谱编撰也与时俱进了。妻子在家谱中也记录完整名字了。
特意翻看了族谱才来评论。女儿有上族谱的,只不过女儿在族谱里存在感比较低,只记载了姓名生辰时日以及嫁往何处什么人家,到此就断了没下文了,这么记载也是为了方便后人寻找这位老姑奶奶的去处有个依据。所谓族谱是本姓家族谱系,只有家族中男性的后代才能一支一支往下记载,女儿出嫁后已经是外姓了,外姓怎么可以在本姓族谱里有延续?这是可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