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离家已近十年,虽没达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地步,但也差不多“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人的变化:和自己一起长大的玩伴,儿子都读小学了,一起读书的同学有些都准备二婚了,我还单身狗一条;邻居阿婆前几年走了,隔壁卖了几十年豆腐的老大爷,不再卖豆腐了,听说他家原来做豆腐的两间毛屋值大钱了。家里哪个亲戚的儿女比我家成器,你看人家多拽,都做上了生意,修了大房子,不愁吃穿,一天跳跳唱唱,路上遇见了,和人打招呼人都不理你!以前熟络的邻居,见了都感觉陌生,眼神态度动作语气,都给人一种攀比心理,若见你落魄穷人一个,瞬间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唉,农村发展太大,农民特有的情感也变得畸形了,在外累死累活,回乡只为争一口气!
城市的变迁在大学四年间一点点发生,到今年,家乡终于在我眼中呈现出一种熟悉又陌生的面貌,拆迁带来的印象最为直观。拆的第一处,是我高中学校所在的街道。高中在一座小山上,骑车爬坡很辛苦,我总在这个过程中东张西望。道路两旁的香樟,是我舅舅那届的学生在95年种下,近二十年过去,树已参天,枝桠交缠,使得街道都被树荫覆盖,夏天的傍晚,整条街都是归巢的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两边的商店不大,都是针对学生的精品店奶茶店小吃店这种。我曾在那家糖水店和久未见面的初中同学约过,点的莲子牛奶;这家水煮店我和朋友经常来打发晚饭,两个人一个小锅五块钱解决晚饭;还有常去的书店,我总是不吃早饭,省下钱来买小说。现在,树还在,人和房子都没了。
今年第一次开车回家,发现外地车牌少多了,因为往年都是回老家过年,现在要么坐高铁坐飞机回家过年,要么把爸妈接到大城市过年,要么全家一起去某个地方旅游,开车回去的少多了,以前过年,小区里面停不下车是肯定的了,连外面的路上都停满两排。今年,我轻轻松松停小区里。总的来说,车比以前过年,少多了。
家家修了大房子,公路都通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地多的现在发财了,都做上了生意,出门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想进城也很容易了,高速公路已经在建,山上田地荒的更多了,很多满是杂草丛生,自来水通到了家里,不再喝山水,时不时会听到老人唠叨,还是以前的水好喝啊!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村里面年轻人少了,老人也越来越少了,种地的几乎都是老人,村里没有了以前那些热闹的气氛。人和人之前变的越来越冷漠。爱攀比,爱吹牛逼。好在现在有好多年轻人都想着回来了,希望未来的农村因有了年轻而变的越来越好吧!
若大的村庄已是人烟稀少了。年轻人都在外边打拼,留下的是老、弱、妇、幼,空心村多了,欢笑声少了!老年人的生活依然艰辛,妇幼的问题多了。虽然吃、穿、住不愁,但是空虚、寂寞、不安、思念……已是家乡驱不散的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