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担心,如果机器完全取代人工,是否会造成大量的人群失业。新的研究也表明,工业机器正在取代人类工人,并迫使人们降低工资。可是自动化是一个必然的进程,我们无法阻止,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减轻它的影响。比尔盖茨提议对机器征税,这些资金可用于再培训和资助流离失所的工人,使他们能够过渡到保健、教育或其他领域的工作岗位。一个类似的想法就是机器公司帮助他们所取代的工人。如果情况变得更糟糕,政府可能不得不重新调整经济。最终,政府会介入并实施保证基本收入。
大篇幅的内容阐述了机器完全取代人工可能造成大规模失业,但这也仅仅是设想中的一个可能。机器进入生产环节带来的不仅是对人力的解放,更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请看世界上最大的合同制造商富士康。2011年,该公司安装了1万台机器,名为Foxbots。每个机器的成本约为2万美元,用于执行诸如喷涂、焊接和组装等日常工作,至少不会出现失误了。
机器不可能完全代替人工,人工智能要发展首先要过材料关,备电能耗关,脑神经系统智能化,机器语言逻辑算法等,其次现在的机器人是人与机器的交互工作,也就是机器是在人的指令或预存轨迹模型运行的,机器之间的联动指令都是可预见和模拟的,是可控的,当机器不受控时就完全替代人工那也是人类的灾难。
人与机器就会有分工,人可以代替机器,而机器人只能在一定范畴完全代替人工。“人工”是塔,人始终站在塔尖上,而机器则不能。现在的机器智能用于战争,这种智能还是“低端”,若真正危及人类,世界格局变化,“规则”人与机器必遵守。
好处肯定是有的,我们生活会很方便,但同时,它会让这个世界失去变化,一切都是程序使然,未免太没有生机了,比如说钢琴曲,听到的都是一样的,而不是朗朗弹出的那种快慢相兼有感情的音乐。
制造商可以专注于创新,并投资于创新。因此,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建立一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技能劳动力队伍。尽管表面看起来机器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它改进了我们的工作。






